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中山五桂山街道綜治中心:矛盾就地解 平安入人心
            時間:2025-07-17 11:16來源:中山政法責任編輯: 安羽

            今年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凝聚合力,全面推動街道、村(社區)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探索“矛盾就地解、服務到家門、平安入人心”的治理新路徑,讓群眾從“跑斷腿”到“零奔波”,讓“鬧心結”變成“暖心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畫卷在青山綠水間緩緩展開。

            一站受理、全鏈化解

            矛盾調處“零奔波”

            “多虧了兩位調解員,不然我這材料款怕是要打水漂!”建材店店主陜大姐在街道綜治中心大廳激動地說。原來,她因材料款以及車輛維修費用與買方產生矛盾,買方遲遲沒有運走材料,一直堆放在店里,雙方僵持了大半年。收到陜大姐訴求后,街道綜治中心立即啟動“首問負責制”“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聯動司法、公安部門,僅用1個小時便促成雙方達成一致。

            五桂山街道綜治中心以規范化建設為契機,打破部門壁壘,整合公安、司法、人社、城建、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入駐街道綜治中心,細化“吹哨報到”響應流程,明確進駐部門30分鐘內現場對接、24小時制訂調解處置方案,通過“登記—分流—辦理—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為群眾打造“一站式”調處、“全鏈條”解紛平臺,最大限度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今年以來成功調解欠薪、土地爭議等糾紛106宗,成功率98.11%。中心還集結社會律師、公職律師、民警、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心理醫生等人組建“人才專家庫”,集合法律咨詢、信訪接待、人民調解、社情民意收集等多項服務、功能,真正實現群眾訴求“一窗受理、一鏈解決”,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前跑斷腿,現在進一扇門就辦成事!”村民劉大姐感慨道。

            多元共治、齊聚合力

            綜合治理“添動能”

            “調解雖然沒成,但非常感謝你們提供法律援助,為我兒子追討人身損害賠償。”鄒先生說道。此前,他17歲的兒子在景區游玩意外受傷,在司法、公安、宣傳部門聯合調處下,就賠償問題與經營者、保險公司進行了2次調解,但經營者堅持按法院判決賠償。后綜治中心根據調解情況,迅速啟動“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對接機制,協調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對這個調解不成,但符合法律援助的糾紛引導申請法律援助,提供一站式服務。

            圖片

            “調解+法援”一站式服務

            五桂山街道堅持“資源整合、力量聚合、工作融合”的理念,做優多元共治,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各類資源聯動配合,壯大群治群防力量,增強治理新動能。一是“府院聯動”下沉一線:以“人民法官下村居”活動為契機,中院民五庭法官定期駐點村(社區),提供普法宣傳、法律咨詢、調解指導等法律服務,受眾人數達500多人次。二是“網格+志愿”激活末梢:組建“紅色文化調解隊、樓棟長鄰里服務隊、巾幗家庭家風宣傳隊”等3支特色隊伍,通過“網格召集、志愿速應”機制,50余名村民參與矛盾化解、法治宣傳、環境整治。外賣騎手、民宿店主、農場主等新興從業者更是被納入“微網格”,成為政策宣傳、矛盾上報的“移動探頭”。三是“鄉土調解”品牌升級:做實做優“客家矛盾客家調”品牌,針對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由“四老一新”調解隊(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模范、新村民)活用客家“勸和諺語”、家風家訓開展調解,今年以來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7宗,實現“情法共融、事心雙解”。

            數字賦能、提升質效

            服務觸角“全覆蓋”

            今年2月底,某公司負責人李女士在五桂山公共法律服務企業號申請調解,稱某園區不讓其工廠撤場,要求繳納押金、罰金、滯納金等約4.5萬元。村調解員接到調解申請后,迅速組織李女士以及園區負責人胡先生進行調解。經調處,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李女士工廠于次日順利撤場。“效率真高!在手機上操作一下,調解員就上門!2個小時內幫我解決了糾紛。”李女士感嘆道。

            五桂山街道深入推進“粵平安”、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等應用,實現各級數據對接轉換、各類要素動態掌握,切實提高糾紛化解效率,解紛方式更加智能高效,服務觸角延伸更深更廣。

            指尖辦理,流程優化。群眾在微信企業號即可在線提交糾紛訴求、自主選擇調解時間,或者通過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享受法律咨詢、業務預約辦理、法律服務咨詢查詢等服務。街道綜治中心建立“1小時線上響應、24小時預約對接”機制。今年以來,線上受理調解100%,調解周期從平均7天大幅壓縮至3天。

            數據研判,精準施治。通過粵平安群訴系統“研判分析”模塊,分析發現鄰里糾紛占比達16%,針對性開展“家風潤萬家”專項行動。如近期聯動婦聯開展“家規家訓亮家風”、好家風故事征集等活動,征集好家風故事5篇,組織“巾幗家庭家風宣傳隊”入戶調解空調滴水噪音、公共區域占用、土地邊界等鄰里糾紛共13宗,化解率100%。

            全鏈響應,糾紛速解。暢通非警務矛盾處置鏈條,構建“接警即介入—分級分類—移送交辦—跟蹤督辦—閉環處置”全流程,建立“1-2-3”三級響應機制,普通糾紛1小時簽收、2小時交辦、重大矛盾3小時內由綜治中心牽頭組建專班處置,今年以來,辦結13宗非警務糾紛,調處成功率達86.67%。

            從“被動接訪”到“主動解紛”,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五桂山街道的蝶變脈絡清晰可見,“平安”二字寫滿青山綠水間。村民漫步在村內綠道感嘆道:“現在遛彎安心,吵架聲都變山歌嘍!”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