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堅持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思路,立足審判職能,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精準回應不同群體未成年人法治需求,積極探索打造更加精準化、多元化、全覆蓋的訂單品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及家長為輔體,家社協同的“一體三維”法治教育格局,取得顯著成效。近三年,累計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500余場,覆蓋全市213所中小學校,7萬名師生受益,形成具有示范意義的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樣本。
動態調研需求,立體“詢單”
針對傳統普法“大水漫灌”的痛點,建立起立體化的需求收集體系。線上,依托“青苗”解憂樹洞信箱,打造線上普法“接單”平臺,動態接收普法訂單,擴大宣傳覆蓋面;線下,定期發放“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訂單”征集函及調查問卷,涵蓋填表主體的法律水平、法治教育情況、存在問題等內容,注重普法主體的需求及課程反饋,確保普法內容靶向精準。截至目前累計收到普法訂單100余份,涉及機關、學校、社區等多個領域。
少年法庭干警與市第二十中學教師共同查看“青苗”解憂樹洞信箱中的紙條
整合專業力量,團隊“接單”
通過個人申請、單位推薦、社會團體挖掘等方式,整合法治副校長、青年律師、心理咨詢師、志愿者、學校教師等力量,組建多層級、高質量“青苗”宣講團隊,動態更新人員信息,按照法治宣講、心理輔導、安全知識培訓等方面的需求,對宣講隊伍進行分類管理,按需分配宣講任務。組建大學生法治宣講團,探索“跨學段共學”講法新模式,以大學生“同輩”榜樣力量引領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實現不同學段法治教育的有效銜接與螺旋上升。“青苗”宣講團隊持續深化“訂單普法”模式,開發出“法治文化沙龍”“趣味法治運動會”“導師制模擬法庭”等新型普法產品,惠及1000余名學生。
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新華書店舉行“法治文化沙龍”第二期
聚焦多元主體,精確“派單”
區分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場景,構建“基礎+特色”雙軌課程體系,有針對性、差異化地編制普法課件。“基礎課”涵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通用法律課程,“特色課”精準匹配不同主題、不同受眾個性化需求,形成了包含家庭教育、學校管理、假期安全教育等在內的“法治+心理”組合套餐。圍繞學校安全、強制報告、從業禁止等熱點話題,對教職工開展法治教育培訓3次。打造“父母課堂”“親子課堂”系列精品課,以法律專題講座、親子互動游戲、團體心理輔導等形式提供家庭教育服務10次。積極響應教育、民政、社區等單位法治訂單需求,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實務難題,提供同堂業務培訓10次。
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市教育局等單位,在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走進佳木斯市第九小學,開展“青苗·親子課堂”
注重普法實效,持續“跟單”
建立普法“訂單”全流程追蹤機制,以“訂單量”“滿意度”為核心指標,暢通“訂單”評價及反饋渠道,動態優化普法方案。自活動開展以來,預防校園欺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專題相繼“爆單”,占“訂單”總數的90%以上,滿意度達100%。普法“訂單”派送完畢后,定期分析總結普法重難點,持續跟進鞏固普法成效,汲取“訂單”普法教育精髓,融入后續普法活動中,惠及更廣泛的青少年群體。
學校校領導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填寫普法“訂單”意見反饋表
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托“佳法?青苗”主品牌及項下10個子品牌,持續提供“訂單式”精準普法服務,實行了常態化交流和個性化定制,確保“普法產品”質量合格,“普法訂單”派送到位,進行“精準滴灌”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貢獻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