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白龍江畔繪安居畫卷!千年古鎮碧口,他們悉心澆灌“楓橋之花”、竭力守護茶鄉安寧
            時間:2025-08-01 12:49來源:隴南市委政法委責任編輯: 李鴿

            白龍江畔,青石板巷。清晨的甘肅隴南碧口古鎮在裊裊炊煙中蘇醒,茶馬古道的銅鈴聲早已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社區民警巡邏的腳步聲。



            碧口鎮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坐落在陜甘川三省交界處,素有“甘肅西雙版納”和“隴上小江南”之美譽,曾是甘川兩省重要水旱碼頭,自古以來商賈云集,貿易繁榮,躋身于甘肅“四大名鎮”之首。

            近年來,文縣公安局碧口派出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突破口,規范“兩隊一室”運行,搭建治安管理“一屏管”,實現治安要素管控可視化、清單化、流程化,構建協同高效的警務體制機制,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從守護青瓦木樓的“鐵腳板”到覆蓋全鎮的“智慧天網”,從調解鄰里糾紛的“八茶調解”機制,到多元共治的“平安聯盟”,在歲月流轉中,碧口派出所用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古鎮治理注入全新內涵。

            從“警情等人”到“人找警情” 古鎮平安的時空對話

            “楊警官,又巡邏呢?有你們在,晚上出來散步心里踏實多啦!”傍晚時分,在茶韻廣場,居民張大爺看到正在巡邏的民警楊國林,熱情地打招呼。



            這樣的場景,與三年前“報警電話響不停,民警疲于奔命”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民警們走出派出所,把辦公桌“搬”到了古街巷口、茶市攤前。



            “以前是坐等報警,現在是我們主動找問題。”老楊翻開他的“民情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家各戶的情況。

            科技賦能讓這場“時空對話”更加生動。在古鎮街頭巷尾,警用無人機和高清視頻探頭隔空“守望”,編織了一張立體社會治安防控網。

            變“矛盾中轉站”為“問題終點站” 氤氳茶香里的治理智慧

            “要不是你們出面調解,我和鄰居這‘梁子’怕是解不開了。” 在八茶調解室里,居民趙大哥對民警感激地說。原來,趙大哥和鄰居因茶園邊界問題產生了糾紛,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甚至差點動起手來。



            接到報警后,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分別聽取了訴求,了解到矛盾的根源在于雙方溝通不暢,都覺得自己有理。民警分別做雙方的思想工作,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終于達成一致。

            像這樣的矛盾糾紛調解案例,在碧口派出所還有很多。推行以茶暖人心、以茶說人生、以茶述糾紛、以茶找支點、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握手和、以茶溯回訪“八茶調解”機制,憑借著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深入群眾中間、茶園地頭,了解矛盾癥結,運用情理法相結合的方式,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

            讓“法治理念”扎根“街頭巷尾” 穿越山水的法治星光

            “民警同志,我想問一下,要是遇到網絡詐騙該怎么辦啊?” 在社區開展的法治宣傳活動現場,居民陳阿姨向民警問道。在碧口古鎮,法治宣傳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融入市井生活的點點滴滴。



            針對山區群眾居住分散的特點,碧口派出所組建了由民警、一村一輔警、村干部和鄉賢組成的“普法隊”,建立責任清單,明確包抓責任,推動普法工作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讓法治精神融入古鎮肌理。

            在碼頭、茶市等人流密集區設置法治宣傳點,通過一次次的法治宣傳活動,群眾的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意識逐漸提高,為基層社會治理營造了良好環境。

            古鎮中街旁開茶店的李大姐深有感觸:“以前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遠,現在民警天天在街上講,連我小孫子都知道‘不輕信、不轉賬’。”這樣的轉變,正是碧口派出所推行“精準滴灌”的生動寫照。



            暮色中的碧口古鎮,沿街燈籠次第亮起。石城墻頭,剛結束走訪的民警與納涼群眾嘮著家常;無人機正掠過古建筑進行夜間巡檢;指揮中心的電子屏上,關鍵部位一目了然......傳統與現代交融間,一幅“安居畫卷”正徐徐展開。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