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語,卻承載萬物聲息;綠水無聲,亦滋養世代家園。在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阿里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聯合普蘭縣人民法院和革吉縣人民法院,精心開展系列環保普法宣傳活動,為高原生態安全筑牢司法屏障。
童心繪綠,沉浸式課堂播撒生態法治種子。8月14日,阿里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團隊,立足青少年認知特點打造“沉浸式生態普法課堂”。法官先通過播放普法短視頻,直觀呈現了生態保護相關法律知識;隨后組織學生們繪制了“綠色阿里”主題彩繪,引導青少年用畫筆勾勒心中的生態家園,讓環保意識融入創作;最后以原創擬人故事《獅泉河的一天》為載體,用生動敘事激發青少年對生態保護的共鳴。此次普法將抽象法條轉化為可感可知的體驗式教學,讓生態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切實增強了青少年“守護家園”的責任感。
普法破壁,三語釋法筑牢神山圣湖生態防線。8月15日,普蘭縣人民法院組織干警前往邊貿市場、瑪旁雍錯及岡仁波齊等地,開展了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主題普法活動。針對普法對象涵蓋游客、本地群眾及印度香客的特點,普蘭縣人民法院創新采用了“漢語+藏語+英語”多語種普法模式,精準破除語言壁壘。漢語適用國內游客,藏語貼合本地群眾,英語保障了與國外游客溝通與交流。活動現場,干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為核心,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一對一答疑等形式,結合污染瑪旁雍錯水體、破壞岡仁波齊周邊植被等典型場景,詳細講解了破壞高原生態的法律后果,引導各方強化生態保護意識,自覺守護綠水青山,為邊境生態安全筑牢法治防線。
工地普法,精準化普法守護公路綠色建設。8月14日,革吉縣人民法院主動延伸普法陣地,在日土至鹽湖公路修建現場開展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法治護航綠色發展”主題普法活動。活動中,革吉縣人民法院干警聚焦施工關鍵環節精準發力,一方面向施工方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明確破壞植被、違規排污等行為的法律后果,壓實企業生態環境責任;另一方面為項目管理人發放了“生態風險提示清單”助力工地提前排查施工中的生態隱患;同時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周邊牧民解答了“生態受損如何維權”等問題,有效消除了群眾顧慮,為公路建設筑牢生態法治屏障。
此次系列環保普法宣傳活動,提升了公眾生態環境法治素養,營造了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下一步,阿里兩級法院將繼續立足審判職能,深化環境資源審判改革創新,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常態化開展生態法治宣傳,為筑牢阿里生態安全屏障、服務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