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一場跨越山海的司法交流之旅
            時間:2025-06-19 10:09來源:平安廣西網責任編輯: 李鴿

            緬甸檢察官來華研修,實地感受廣西檢察機關創新司法實踐,開啟——

            一場跨越山海的司法交流之旅


            研修班學員參觀中國—東盟檢察機關司法交流合作展示廳。

            山水相連,世代毗鄰,“胞波”(由緬語音譯而來,含義為“同胞”或“親戚”,緬甸民間傳說中常以“同源兄弟”比喻中緬關系)情長——應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邀請,以緬甸法務部副常務秘書丁丁漢為團長的13名緬甸檢察官來到廣西,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司法交流之旅,共同繪就“美美與共”的人文畫卷,為區域文明互鑒注入新活力。

            開班首課:系統闡述中國法治理念

            五月的八桂大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5月25日上午,研修班開班式在國家檢察官學院廣西分院舉行。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林鼎立出席開班式,對代表團一行表示歡迎。

            丁丁漢感謝中國在緬甸遭受嚴重地震后第一時間給予的幫助,表示此行將進一步加深中緬友誼及兩國檢察領域的合作交流,學員會在研修中取得更多更大進步,雙方的交流將是有益的、富有成果的。

            在開班首課上,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王艷敏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中國法治建設》為題,向學員們專題講授習近平法治思想,系統介紹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最新成效,用融通中外的話語闡述中國法治理念,講述中國法治故事。

            課堂之外,學員們走進廣西民族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城市地標建筑等,體驗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文化、電子支付等領域的飛速發展,“沉浸式”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新氣象。

            現場觀摩:以法為“媒”暢聯東盟

            研修班安排了《中國刑事檢察制度介紹》《依法打擊邊境毒品犯罪的中國檢察實踐》《懲治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中國方案》《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等業務課程,讓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中國刑事司法制度、中國刑事檢察制度以及中國檢察機關對于走私、電詐、毒品等犯罪的打擊和預防等工作。

            隨著兩國檢察官進一步交流,法治中國建設命題變得具體可感。以法為“媒”,增進互信,雙方檢察官在交流與互鑒中凝聚法治共識。

            設于國家檢察官學院廣西分院的中國—東盟檢察機關司法交流合作展示廳里,記錄著廣西檢察機關與東盟各國檢察機關交往合作的圖片及展品陳列有序。展品無聲,卻在訴說著中國與東盟各國檢察機關以交流促發展、以合作求共贏,同舟共濟、攜手前進,共同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佳話。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法治的助力。5月28日,學員們前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南寧國際商事法庭,觀摩體驗中國法院建設、訴訟服務和法院信息化建設成果,多角度了解該法庭探索建立“一站式”涉外糾紛解決機制及中國審判實踐。

            探秘研學:感受“柳州智造”風采

            5月29日至30日,學員們來到柳州市,參觀考察上汽通用五菱生產基地、柳州螺螄粉產業園、柳州市工業博物館,探尋柳州這座擁有百年工業歷史的城市,如何借特色產業“引流”,讓“舌尖”帶動“腳尖”,助“流量”成為“留量”的奮進故事。

            “輪胎島”“前擋風島”“內飾島”“蓄電池島”……260多臺AGV智能小車穿梭在一座座獨立的“智能島”之間。走進位于柳州市的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島式工廠,一派現代化智能生產景象呈現在眼前,學員們對柳州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自動化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一碗螺螄粉竟然有這么大的能量!”來到螺螄粉生產車間,一條條包裝線高速運轉,身著整潔作業服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分揀、稱重、裝袋……學員目睹了一袋袋螺螄粉從加工、檢驗、包裝到成品的生產全過程,紛紛感嘆“小米粉”撬動了“大產業”。

            實地感受科技創新驅動“柳州智造”的強大動力,學員們了解到,在工業柳州的背后,凝聚著檢察機關的智慧和力量:柳州市檢察機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助力企業健康發展,在經濟合同、勞務用工、權益保護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為企業普法授課、送法紓困,護航企業發展,從環境到安全,從商標到權益……全方位守護,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學員們表示,柳州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做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學習借鑒。大家紛紛采購袋裝螺螄粉,希望家鄉的親人嘗一嘗這款中國美食。

            田野調查:千年古樹背后的檢察堅守

            5月26日,學員們來到南寧市蘇鐵園,實地感受廣西檢察機關“益”心守護千年蘇鐵,筑牢植物界“活化石”司法保護屏障的法治故事。

            蘇鐵園里,近2000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蘇鐵舒展著翡翠羽葉,仿佛訴說著一段段滄海桑田的故事。沿著步道深入林間,“檢察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示范基地”的標識牌映入眼簾——這是南寧市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與南寧植物園(青秀山)共同為1972株珍稀蘇鐵筑起的法治防護網。

            蘇鐵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珍稀物種,因其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讓一些不法分子“垂涎欲滴”,把“黑手”伸向野生石山蘇鐵。

            “南寧市檢察機關構建‘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治理’生態檢察模式,積極與相關部門協商,將涉案石山蘇鐵暫時移交生態修復基地,由專業的蘇鐵類植物研究團隊負責緊急救護和后期管護工作,使涉案蘇鐵得到了妥善保護。”檢察官介紹。

            廣西檢察機關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古樹名木舉起“法治盾牌”的做法讓學員們贊嘆。中國檢察官深入村屯開展以案釋法活動,普及蘇鐵保護知識,警示非法采挖后果的社會共治格局也引起學員們的共鳴,他們希望強化檢察合作,學習中國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法治保障上更有作為。

            八桂情意濃,山水自難忘。通過幾天的研修活動,中國的發展成就、中國的法治故事、中國人的真誠熱情、中國的檢察工作經驗……一個個溫馨的瞬間共同串起學員們的難忘回憶。

            在結業儀式上,學員昂山烏說:“非常開心能夠參加此次研修班,我學到了中國法律事務的眾多知識。”

            每一次互動往來,都是情誼紐帶的加固。友好往來之門常開,讓法治交流合作的路子更加寬闊通暢,法治合作、文化交流也生根發芽、枝繁葉茂,讓奮進的步伐愈發鏗鏘有力。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