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法庭+綜治中心+多方協同”,梅州蕉嶺縣探索鄉村糾紛化解新路徑
            時間:2025-07-10 09:43來源: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責任編輯: 李鴿

            鄉村興,百業興;“三農”穩,天下安。

            蕉嶺縣位于粵東北部,具有“大農村、小縣域”特點,資源、生態、農業優勢明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互換轉租、承包經營、買賣合同等涉農糾紛逐漸構成矛盾糾紛的“熱力圖”。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以點帶面推進涉農糾紛“預防性化解”,護航“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融入一扇門,化解萬千愁。近年來,蕉嶺法院新鋪法庭堅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聚焦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處職能定位,以轄區三圳鎮為試點,建立“法庭+鎮綜治中心+多方協同”共治機制,以先行先試的精神開啟“法治賦能+多元共治+實質解紛”融合解紛之旅。

            一步踏出,萬象更新。2024年以來,通過三圳鎮綜治中心分流案件390件,其中調解成功383件,調解成功率98%。無訟是求,調處息爭,讓法治在鄉土中扎根,讓司法溫度可感可觸。

            橫向聚合搭建源頭解紛“聯動站”

            “楊某拒不支付違約金,也不配合交還土地,我們該怎么辦呀?”福北村十余名農民代表來到三圳鎮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原來,2021年,嘉某農業專業合作社向福北村52戶農戶集約了210余畝耕地,簽訂了4年的土地租賃合同。集約后,案涉耕地由該社大股東潤某公司實際使用。2023年底,潤某公司的實控人楊某表示不再續租,并承諾支付違約金7.8萬元。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楊某以各種理由拒不支付違約金,也未清退案涉土地。嘉某合作社也在2022年未經清算即注銷,村委會多次協調未果。

            綜治中心引導員了解基本情況后,迅速啟動綜治中心協同共治機制,并邀請新鋪法庭法官張彬洛提前介入調解工作。

            “法官來給當事人算算法律賬、經濟賬,能更快‘撥云見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綜治中心主任黃錦坤介紹。

            次日,由法官、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資深調解員組成的“護耕調解專班”來到福北村。

            “他言而無信,我們現在就要他按協議支付違約金,并清退好土地。”村民氣憤不已。

            “公司經營不善,現在沒錢支付違約金。”楊某滔滔不絕地訴苦。

            雙方互不相讓。

            “按照合同,你方應承擔違約責任……”

            “假如案件進入訴訟程序,會產生訴訟費、保全費、執行費等費用,還會影響公司聲譽……”

            張彬洛翻開土地租賃合同,細細地給潤某公司算起法律賬、經濟賬。

            調解不是迎難而上,而要因勢而為。三圳鎮司法所所長丘雄彬與其他調解員一起勸導村民換位思考,將“對抗式爭執”轉化為“共贏式協商”。

            最終,在多方協同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潤某公司即日清退土地,承諾一個月內支付清違約金。

            看著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張彬洛望了望遠處被重組后的案涉耕地,覺得還可以再進一步:建議鎮政府提前招商引資,引進新企業接盤案涉土地,快速復耕。

            新鋪法庭庭長張彬洛(左三)到案涉土地開展回訪,向鎮村干部了解具體情況。受訪者供圖

            新鋪法庭庭長張彬洛(左三)到案涉土地開展回訪,向鎮村干部了解具體情況。受訪者供圖

            一個月后,浙江某農業企業進駐,與52戶農戶簽約,將案涉地打造成蠶豆種植基地。

            農戶在采摘蠶豆。受訪者供圖

            農戶在采摘蠶豆。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隨著三圳鎮鄉村產業發展的全面鋪開,涉農糾紛也隨之呈多發態勢。然而,涉農糾紛具有急、難、雜等特征,且當事人訴訟能力較弱,案件存在審理難度大、審理周期較長等問題。

            對此,為妥善化解此類糾紛,新鋪法庭堅持專業化審理和參與基層治理并舉,探索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徑。

            一方面,加強類案專審,不定期開展業務研討,梳理案情、分類研判、對癥下藥,保證案件質效。另一方面,提升涉農糾紛訴前調解力量,聯合三圳鎮綜治中心,依托“1+6+N”工作體系,組建由法官、綜治中心及司法所工作人員、下鄉組聯絡員、村干部、“五老”調解員等組成的調解組,合力攻堅基層“疑難雜癥”。目前,已建13個調解組,“聯合作戰”工作模式在三圳鎮全面鋪開……

            “基層治理需要從‘物理整合’向‘化學融合’轉變,‘攥指成拳’比‘單打獨斗’要高效便捷得多。將綜治中心打造成多元解紛‘橋頭堡’是民之所向。”提起協同共治機制建立初衷,張彬洛侃侃而談。

            縱向延伸建立先行調解“指導站”

            “希望法官多指導,堅持分類調解,形成類案調處機制。”

            “希望法院對綜治中心、鎮村干部強化培訓指導。”

            “希望法院力量再靠前,指導完善基層治理工作,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

            ……

            推進會上,鎮村兩級干部紛紛反映“解紛難”,希望法院多指導調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新鋪法庭、三圳鎮綜治中心決定聯合探索建立先行調解“指導站”,法官以“理論賦能+實戰練兵”雙輪驅動方式,為鎮村兩級干部送上“法治錦囊”,助力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張彬洛為三圳鎮鎮村干部講授“農村法治第一課”。受訪者供圖

            張彬洛為三圳鎮鎮村干部講授“農村法治第一課”。受訪者供圖

            專題授課、“量身定制”類案調處指引、《民法典之農村常見法律知識100問》《村民應知應會法律知識》……

            如何調處鄉鄰屋檐下的積怨、山林土地的糾葛、產銷契約的波瀾……

            法治雨露不斷浸潤著這片富饒的“魚米之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戰練兵”也常態化開展。

            “這土地是我們村民小組的,沒經過我們同意,你們憑什么在這里修建廁所?”

            2019年,劉氏宗祠理事會從當地村民劉叔手中取得祠堂附近一塊空地使用權,擬修建公廁。但另一村民小組村民以案涉土地權屬有爭議為由,多次阻撓公廁修建。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6年的拉鋸戰,讓該案成為首個“實戰培訓”課程。

            “調解工作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方法。要善于轉變思路,從實質性化解矛盾出發,根據糾紛產生的原因、背景、癥結、焦點、難點等進行綜合分析。”

            “土地權屬演變久遠且模糊,如何找準切入點?公廁一定要新建嗎?有沒有可替代的方案?……”指導調解中,張彬洛循循善誘。

            調解現場,調解員迅速調整解決方案,就爭議難點第一時間咨詢張彬洛。有了專業底氣之后,便與村里的“叔公頭”一起說事理、談情理、弘禮法,不斷尋求“最優解”。

            面對面、背靠背,經過多輪長達數天釋法明理、以禮換心,終于峰回路轉,以一村民自愿提供現成衛生間供劉氏宗祠長期使用而息事寧人。

            至此,這場長達6年的拉鋸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基層是矛盾糾紛的聚集地,也是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關口’。提高基層干部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能讓矛盾隱患更早被發現、處置。”張彬洛表示,將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前哨”作用,做實指導調解,做優前端治理,促糾紛化解于未發、未訴、未決階段。

            2024年以來,“指導站”開展專題授課、實戰練兵13次,發放調處指引、法律知識等各類宣傳冊3000余份。

            “有了指導后,調解員調解案子的底氣都足了,可以隨時向法官咨詢法律問題,請法官指導化解糾紛,老百姓也更加信服。”具有豐富基層調解經驗的丘雄彬感嘆道。

            解紛能力“信得過”、既有權益“守得住”、公平正義“看得見”。“三得”是三圳鎮構建“先行調解+法律指導+督促履行”機制的目標。2024年,全鎮13個村社區全部被評為“無信訪村(社區)”。

            典型案例

            筑牢衍生案件“防火墻”

            “張法官,我們按風險提示函建立了機制,梳理了土地流轉家底,全覆蓋納入了監管。”3月21日,張彬洛向三圳鎮政府開展風險提示函“回頭看”時,三圳鎮黨委副書記張偉凇連連感謝。

            該風險提示函的發送,源于新鋪法庭審理的9個經濟合作社起訴村委會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案件。

            三圳鎮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是廣東省蔬菜特色小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

            土地集約在這里成為常態,然而民事活動繁榮的背后,時有“合同締約失范、履約誠信缺位、爭議化解粗放”等問題出現。

            為助推該鎮防范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風險,在充分調研該類糾紛案例情況后,張彬洛起草風險提示函,結合當前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多發、基層組織和農戶的法律意識不強等系列問題,從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及加強事前審核審查、事中監管服務、事后處置化解等方面予以提醒鎮政府提前介入風險防范處置。

            2024年9月,這份風險提示函送到了三圳鎮政府。收到風險提示函后,三圳鎮政府立即協同各部門、村委進行座談,對如何防范土地承包經營風險進行了專題研判,并邀請張彬洛詳細解讀了有關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讓鎮村干部對土地承包法律理解得更加透徹,以便于指導農戶預防和減少同類矛盾糾紛的再次發生。

            靶向發力,源頭預防。

            “一書一函”是“治未病”之良藥,以司法建議推動管理規范、以風險提示函幫助預防和降低各類風險。一年來,新鋪法庭發出司法建議、風險提示函6份。2025年5月,涉三圳民事案件收案量同比減少96件,降幅達27%。

            “通過個案辦理有效延伸到社會治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糾紛,這是面對大量案件的治本之道,更是為大局服務的必然要求。”張彬洛說。

            人民有期待,司法有擔當。

            “三向”工作模式串聯、凝聚起了基層治理的合力,實現了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切實為轄區群眾按下了“止紛鍵”,為司法服務按下了“快進鍵”。今后,蕉嶺法院將以點帶面,進一步推進法院與綜治中心的融合發展,將“無訟是求”理念融入基層治理末梢,推動“浸潤式法治共建”,讓法治在基層治理中迸發新的生命力,讓共同守法的場景在蕉嶺不斷涌現。

            一線實踐

            對群眾訴求“全鏈條解決”

            近年來,蕉嶺縣持續深化“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完善聯動協作、群防群治、多元化解機制,以筑牢中心樞紐、強化網格陣地、突出信息支撐等舉措,持續深化“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切實解決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堵點。

            蕉嶺法院聯合三圳鎮綜治中心、三圳鎮司法所、福北村委會,就劉氏宗祠建公廁土地權屬糾紛開展“1+6+N”專題研判會。受訪者供圖

            蕉嶺法院聯合三圳鎮綜治中心、三圳鎮司法所、福北村委會,就劉氏宗祠建公廁土地權屬糾紛開展“1+6+N”專題研判會。受訪者供圖

            蕉嶺堅持高質量推進縣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優化功能布局,健全完善部門“常駐、輪駐、隨駐”機制,全力構建深度融合的“神經中樞”,夯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戰斗堡壘”。

            統籌基層網格力量,蕉嶺發揮好“粵平安”云平臺力量,推進網格信息收集整合。以綜治中心為核心,因地制宜整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專業人民調解組織等有關職能部門力量,充分發揮聯調聯動優勢,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整體合力,有效實現對群眾各類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踐行“四下基層”制度,蕉嶺推動職能部門、專業力量深入基層,扎實開展重點領域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客家優秀傳統文化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深化推廣“客家圍屋定分止爭工作法”,高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以“抓前端、治未病”,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固防線,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蕉嶺,護航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