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省朝陽凌源市劉杖子村的田間地頭,總能看見幾個年輕而又忙碌的身影——他們與鄉親們交流攀談,在蔬菜大棚里查看作物長勢,圍著嶄新的光伏板記錄數據、討論方案……這是遼寧省委政法委駐村工作隊的日常剪影。
遼寧省委政法委自2014年開始一直幫扶劉杖子村,新一期工作隊2024年3月接過駐村幫扶的“接力棒”以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根基、以治理為保障、以民生為目標,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持續用心用情用力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強基固本
黨建引領煥發新活力
“以前村里組織活動大家也積極參與,現在有了工作隊,黨員們的勁頭更足了,‘三會一課’不僅到得齊,不少人還主動提前來準備!”村黨總支部書記翻看著規范詳實的會議記錄,臉上洋溢著笑容。工作隊深知,建強村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進駐伊始,便將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作為首要任務。
創新開設“第一書記講黨課”“云端微課堂”,將黨的創新理論用鄉親們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送到田間地頭、農家炕頭。
每年“七一”,舉行莊嚴儀式,為黨齡達到50年的老黨員頒發紀念章,還組織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不斷提升身份認同感、組織歸屬感和責任使命感。
為村“兩委”成員量身定制廉政風險提示清單,使紀律要求細化到日常,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縱深推進到基層。
去年,成功發展2名新黨員,黨的隊伍在鄉村振興一線不斷壯大、愈發堅強。
駐村第一書記講黨課。
產業賦能
富民強村注入新動能
“這光伏板曬著太陽就能生‘金’,真是趕上了好政策!”脫貧戶喬大叔高興地算著收益賬,“電站每年能給村里帶來20萬元收入,村里說了,優先用來幫助我們這些有需要的家庭!”
為了讓這個惠民項目早日落地見效,工作隊主動聯系對接相關部門,打通政策與資金“最后一公里”;與供電公司反復溝通,敲定最優并網方案;更是走家串戶,耐心細致做群眾工作。今年5月底,400kW光伏電站二期工程順利建成并網,預計年發電量可達45萬千瓦時,所有收益將精準用于幫扶困難群眾和發展公益事業。
盤活資源,激發土地潛能。村里的蔬菜大棚曾是亟待盤活的存量資產。此前因火災損毀2座,剩余部分也因缺乏有效管理而一度閑置。工作隊發揮政法專業優勢,依法依規幫助村里處理遺留問題,挽回損失;積極協調資源,修復加固棚體。大棚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穩定的租金收入,更帶動了周邊就業。
駐村工作隊查看幫扶建設光伏項目情況。
“三治融合”
鄉村治理構建新格局
“多虧了工作隊及時調解,不然我們幾十戶可能真要去上訪了。”回想起去年的葡萄園土地流轉糾紛,村民老李仍感慨萬分。當時,部分村民因對地租支付方式有異議,與承包方及相關部門產生分歧,情緒激動。工作隊聞訊立即介入,聯合鎮司法所干部現場辦公,既講透法律政策,也講通情理鄉誼,最終有效化解了矛盾,為后續順利續簽合同打下了互信基礎。
這是工作隊扎實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具體實踐。他們協助村“兩委”完善“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確保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經過規范程序,由村民代表會議集體決策。
去年汛期,工作隊成員與村干部并肩作戰,全村平穩度汛;今年春季防火關鍵期,工作隊帶領村民組成巡邏隊,及時發現并成功處置了2起初期火險隱患;在排查“九小場所”消防安全時,工作隊面對面講解消防常識,手把手教授使用滅火器材……
如今的劉杖子村,治理效能顯著提升,有效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駐村工作隊在村文體廣場與村民交流。
情系民生
實事惠民回應新期盼
“大女兒考上大學那年,是工作隊雪中送炭送來了助學金,孩子今年畢業考上了事業編。”村民劉大姐說起這些,臉上洋溢著感動和幸福。去年以來,工作隊積極爭取專項資金,資助80多名家庭困難農村學子圓夢大學。
為持續跟蹤幫扶成效、精準掌握實際需求,工作隊堅持每月走訪全村44戶建檔立卡脫貧戶和低保家庭。看到村內主干道夜晚一片漆黑,存在安全隱患也影響村民活動,工作隊多方協調爭取資金,新增并維修了130多盞太陽能路燈。如今,每當夜幕降臨,明亮的燈光不僅照亮了道路,更點亮了村民的文娛生活,文體廣場上跳舞健身的、拉家常的、帶娃玩耍的,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破除農機下田障礙,提升生產便利度。經過工作隊積極爭取,一條總投資40萬元的田間作業路項目已獲批復。道路修通后,各類農業機械將能直接開到田間地頭,“以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村民們對這一惠民工程充滿期待。
從建強組織堡壘到發展特色產業,從深化鄉村治理到辦好民生實事,省委政法委駐村工作隊用踏實的腳步丈量著劉杖子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務實的行動詮釋著為民服務的初心。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工作隊與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徐徐展開,愈發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