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遭遇極端強降雨,北部山區突發山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間,全市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懷柔區琉璃廟鎮,全鎮受損房屋近9000間。
在懷柔區最大的災民安置點,懷柔區司法局工作人員袁明一出現,就聽到來往的村民驚喜地招呼:“袁所長,真是你啊!”雖然離開琉璃廟司法所長的崗位已有七八年,但當洪水來襲,曾獲全國模范司法所長稱號的袁明主動請纓,回到了熟悉的鄉親們中間。
救援人員在懷柔區琉璃廟鎮轉移受困人員。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正是這份“人頭熟、經驗足”的優勢,讓袁明在安置點的法律服務和矛盾化解工作格外有效。村民們見到這位老所長倍感親切,愿意向他敞開心扉。連日來,袁明帶領另外一位同是轉業軍人的同事在安置點設立了調解工作站,每日堅持巡查各個樓棟,細心排查矛盾糾紛,耐心安撫群眾情緒。
他們的工作日志記錄著點滴付出,接待了十多位村民關于災后財產損失理賠和補償的法律咨詢,袁明運用專業知識和政策儲備,逐一給予解答,為村民指明后續法律途徑。在最初兩天的巡查中,袁明總是看到一位村民心事重重的樣子,坐下來一聊才得知這位村民在山溝里種了600多棵桃樹和杏樹,結果被這場大雨引發的泥石流沖毀了。“您說我辛苦這么多年,種的600多棵桃樹和杏樹說沒就沒了,以后的日子可咋過?”村民的聲音里滿是絕望。袁明趕緊安撫他的情緒:“天災無情,這泥石流是咱沒法預料的不可抗力。”接著,他耐心解釋可行的救濟途徑,“現在咱們得一步步來。第一,你給這些果園上過‘農作物保險’嗎?如果投保了,符合條件的話,保險公司會按合同進行理賠。”看到村民搖頭,袁明接著說道:“如果沒投保,咱們也別灰心。第二,政府通常會有災后救助和生產恢復的政策。我會幫你留意有沒有針對果樹損失的專項補助或者幫扶措施,咱們一起想辦法,總會渡過難關的。”聽到袁明的解答,村民的心里也有了底,緊皺的眉頭也漸漸松開了。
這幾天,看著安置點里一些村的村民陸續接到通知、收拾行裝踏上歸途,有些還沒接到回村通知的村民有點按捺不住了。“袁所長,我們村啥時候能回?”面對村民擔心家里受災情況、害怕誤了農時的急切心情,袁明感同身受。“你們的心情,我們特別能夠理解。但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工作人員也在日夜趕工確保村里早點實現‘四通一保’,我們會一直在這里陪著大家,直到大家安全回家。”
每日樓棟巡查步數過萬
和村民們一起拉拉家常
解答法律咨詢時
怕口音隔閡便特意放緩語速
……
就這樣,袁明以專業能力扎根群眾
用深厚情感踐行司法為民的承諾
成為安置點里
那道讓人踏實、傳遞暖意的風景線
來源/法治日報、京司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