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讓每個普通人都擁有“崇義向勇”的力量
            時間:2025-07-28 14:33來源:長安評論責任編輯: 陳言

            連日來,關于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的報道在各大媒體平臺“刷屏”。普通人也能成為英雄,他們的善行義舉、正義正氣在全社會回響,成為時代強音。我們在被感動的同時,也會捫心自問:如果路見不平,自己會有多少仗義出手的勇氣?

            你我本凡人,生命只有一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由衷敬佩和尊重那些舍生取義的勇士。在他們身上,閃耀著人性至善之光。從1988年第一屆表彰大會至今,國家持續對見義勇為精神進行褒獎和弘揚,給予百姓英雄最高禮遇。從2022年9月起,中央政法委每季度推出“見義勇為勇士榜”,已有536位普通百姓上榜。在榜樣的激勵下,更多的人會見賢思齊,將崇尚正義之心轉化為踐行勇敢的擔當。

            見義勇為、匡扶正義是中華民族傳承兩千多年的文明基因,跨越時空,生生不息。在中華法系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議》中,有不少條文要求普通人“見義必為”。今天,見義勇為不是法定責任和義務,國家通過立法、司法筑牢道德堤壩,讓法治成為守護善行義舉的“盾牌”。我國刑法從“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兩個方面,為見義勇為者保駕護航。民法典設立了“好人條款”,就“好意施惠”“緊急救助”作出規定。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增加了“正當防衛”條款。良法善治,讓壞人違法犯罪的成本更高,為好人仗義出手“撐腰”,引領普通人走出“扶不扶”“救不救”的道德困境。

            微信圖片_2025-07-25_141715_632.jpg

            一項數據表明,在全國近3年來依法依規確認的近4萬名見義勇為人員中,犧牲近500人,致傷致殘近700人。“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當前,國家層面正在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法協調、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見義勇為工作格局;各地完善地方法規,在醫療救治、傷殘撫恤、就業援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大對見義勇為人員的權益保障;社會各界多元力量參與,加強見義勇為基金會建設,組織民間志愿者聯盟,開展急救知識培訓,用科技賦能善行。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見義勇為的內涵向更科學、更多元的方向演進:從“道德要求”到“德法共濟”,從“事后表彰”到“全程保障”,從“見義勇為”到“見義智為”,從“個體英雄”到“群體守護”……我們每個人只要不冷漠旁觀,一個報警電話,一次守望相助,皆是勇為擔當。

            微信圖片_2025-07-25_141720_874.jpg

            為“勇氣”創造生長的土壤,讓每一次挺身而出都被銘記、被尊重。一個“制度佑為、社會能為、人人敢為”的見義勇為生態,不斷生長向上向善的正義力量,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韌性之源。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