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蒸騰,風沙砥礪。他們肩臂處,是扛抬重物留下的深深“褶皺痕”,后背和前襟更有汗水反復洇染、凝結的不規則“潮汐帶”。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公安局,隨著一個又一個接派警電話,民警輔警奔赴于大街小巷,在一周千余次的溫暖救助、貼心幫助中,他們扛出了一身特殊“地貌”,讓醒目的警藍化作了群眾身邊一場又一場的“藍色及時雨”。

國道烈焰前,他們是“人形滅火器”
2025年6月24日晚21時許,在G580國道16團路口往16團方向3公里處,司機何某的三菱轎車因發動機高溫突發自燃,情況危急。

塔門派出所民警輔警接警后火速抵達現場。面對烈焰和危險,他們毫不猶豫,立即使用巡邏車配備的滅火器進行撲救。灼人的熱浪炙烤著皮膚,汗水滲出警服,片刻便被火焰的高溫蒸干。領口上,滅火干粉與煙塵早已混合成了灰白“戰痕褶皺”。同時,其他警力沉著指揮著現場交通,防止次生事故。經過奮力撲救,火焰被成功撲滅,驚魂未定的何某緊握民警那雙布滿煙灰與汗漬的手,不停表達著感謝。國道上,車輛再次暢通無阻。
大風過境后,他們立即搬走“攔路虎”
2025年6月26日,在314國道玉爾袞派出所轄區段,受強陣風天氣影響,一棵大樹被吹倒在國道上,阻斷交通,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玉爾袞派出所警力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面對這棵龐然大物,民警迅速分工:1人設置警示標志、疏導交通,3人嘗試移除樹木。但樹干沉重異常,人力難以撼動。關鍵時刻,熱心群眾開來拖拉機支援。

警民緊密協作,多次調整繩索和發力方向,歷時15分鐘終于成功移開大樹。隨后,他們快速前往第二處倒樹處,5分鐘清理完現場,國道恢復暢通。
巡邏途中,他們為“趴窩”轎車搭電重啟
2025年6月25日黃昏,昌安派出所巡邏警力在歸途中發現一輛轎車停在路邊,車主在車旁焦急地轉了好幾個圈。
“肯定拋錨了,看看能忙上點啥!”民警上前詢問得知,車輛系不明原因虧電而無法啟動。民警二話不說,立即拿出隨車攜帶的修理設備開始幫忙檢查。引擎蓋掀起,熱浪撲面。民警很快確定是線路問題,熟練地幫忙連接電瓶線。汗水迅速在他領口、后背集結,洇出一片濕痕,但他渾然不覺,認真地幫群眾修車。

“啟動試試!”當車輛成功啟動!車主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愁容化為笑容,握著民警的手幽默地謝道: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你們真是我的快樂“重啟鍵”??!
老人家中,他化身售后“閃電退款”
6月23日上午,塔門派出所社區民警一路小跑前往附近社區的曹奶奶家中,幫她處理棘手事。年過七旬的曹奶奶網購了5斤黃小米,到貨后發現霉變,無法食用。因老兩口都不熟悉網絡退款流程,多次與客服溝通無果,無奈之下報警求助。民警仔細查看了霉變的小米和訂單信息,打電話向物流確認了情況,安慰老人退款這事“手到擒來”,并當場撥通購物平臺客服電話進行溝通協調。

憑借清晰的表述和依據爭取,客服很快同意全額退款。不到1分鐘,退款成功返回老人賬戶。曹奶奶激動不已,握住民警的手連夸“小伙子真厲害”。趁著相聊甚歡,民警趁熱打鐵向老人普及了網絡購物要注意的防詐騙知識。
商店門前,他們撕下了電詐“畫皮”
6月26日,在阿拉爾火車站派出所轄區某商店前,巡邏民警遇到一位神色焦急的群眾,遂上前詢問。該群眾稱接到“抖音客服”的電話,要其開通付費業務,必須下載指定軟件處理。她難辨真偽,差點上當。

民警當即戳破電信詐騙套路,幫群眾在手機屏幕快速操作,并設置反詐軟件排除隱患。為了防止“詐情”反復,民警憑借豐富反詐經驗,教群眾用犀利的語言對騙子進行了連線反擊。隨著詐騙分子在電話中丑態百出并氣急敗壞的掛斷電話,群眾開心地向民警道謝,贊民警觀察敏銳、服務熱心,讓她避免了一場損失。
創業園邊,他們幫忙算清“承運”賬
6月23日中午,十團微小創業園某公司發生物流糾紛,阿拉爾火車站派出所接到110派警指令,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調解。
民警通過現場詢問了解到,司機卡某口頭約定為該公司承運34噸材料,約定每噸40元,運費總計1360元。在貨物運抵目的地后,雙方因卸貨費用產生分歧,互不相讓導致矛盾升級。

“有承運合同就要按合同履行,而口頭約定也是約定,承運時口頭約定是否包含卸貨?雙方需要講誠信,吵架帶不來任何額外收益,任何一方的口碑都會影響各自今后的買賣……”民警憑借豐富的調解經驗從合法合理的角度進行了苦口婆心地勸解,最終確定當初并未約定運輸費用里包含卸貨費用,雙方達成協議,公司按照約定數額付款并另尋人卸貨。
“我還擔心在他們家門口我沒法講道理,警察懂算賬,公正?。 比罕娤蛎窬Q起了大拇指。
二次登門,他們送上一套“走訪+”
6月25日,沙河派出所輔警陳晨和同事們走訪了孤寡老人周爺爺,了解到老人因病困,生活狀況不佳,他們把情況記錄匯報了所里。次日,3人代表派出所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再次敲響了周爺爺家門?!盃敔敚覀冇謥砜茨?!”親切的問候聲中,物資被搬進略顯清冷的屋子。陳晨小心地攙扶周爺爺坐下,一邊認真傾聽老人絮叨著年輕時的往事,一邊招呼著打掃庭院衛生,還仔細檢查了老人家中的電路和取暖設備,反復叮囑他用電安全。

離別時,周爺爺緊緊拉住陳晨的手不愿松開,陳晨指一指桌上玻璃下壓著的警民聯系卡,輕拍老人的手背道:“爺爺,您可別客氣,有什么事隨時給民警打電話!”
發現情況立即記錄,二次走訪進行解決。在一師公安,這樣的回應是工作常態,被稱作“走訪+”。
一連串故事只是小小的縮影,數據顯示,一師公安民警輔警一周平均至少回應200次日常求助、300次糾紛求助、400次交通求助和近百次的突發狀況援助,在巡邏走訪中主動進行的搭手幫忙更是多到難以統計。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唯有一次次的躬身力行。警服上那一道道“褶皺痕”和一片片“潮汐帶”,混合了火煙、泥土、草屑的味道,凝結出群眾滿意的笑容。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一師公安民警輔警的日常,那便是:用最“實”的行動,滅最“急”的火,疏最“堵”的路,填最“深”的坑,防最“詭”的騙,暖最“弱”的心……民心所盼、警必行之,這便是刻在“人民公安為人民”宗旨上的最樸實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