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掃碼了解掌上復議申請流程。
當前,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迅速發展,對現代城市治理產生了深刻影響。近年來,重慶市司法局聚焦調解數智化建設,集成打造“信息匯聚流轉、案件派發辦理、質量過程監管、監測分析預警”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通過AI賦能,不斷提升調解服務能力,進一步凝聚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強大合力。
優化體系 注重解紛資源統籌
據悉,重慶市司法局升級“重慶調解在線”應用,統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等解紛資源,將調解線上管理范圍從人民調解擴大到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領域,規范建立在線申請、審批管理等制度機制,健全完善調解組織和人員名冊管理制度。
同時,建立行政調解組織設立備案、人員管理、案件管理等功能模塊,以及商事調解組織成立、變更、人員管理、注銷登記、年度檢查等功能模塊。截至目前,“重慶調解在線”應用已入駐調解組織13187個,其中鎮街調委會1031個、村居調委會11245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911個;入駐調解員67230名,其中專職調解員5127名、兼職調解員62103名。
優化流程 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為優化線上調解流程,在線上外部渠道方面,重慶市司法局在重慶市三級治理中心、基層智治平臺等新增應用,承接“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民呼我為”等平臺分流轉辦的適調糾紛;在線上內生渠道方面,優化承接12348重慶法律服務網、“掌上復議”等司法行政內部應用分流轉辦的適調糾紛。此外,還升級了多跨協作渠道,接收法院、公安、信訪等相關部門和相關行業部門委托移送的適調矛盾糾紛。
“我們的法條查詢,實現了由翻書上網向AI智能轉變。”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調解員可以就某部法律實現精準查詢,也可以通過關鍵詞快速檢索出相關條款,并支持提供類案的法律條文智能推薦。
此外,在給予咨詢意見方面,由人工咨詢向AI智能獲取轉變。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員的引導下,按照導航提示語音錄入案件事實,完成人機交互,一鍵生成法律咨詢意見書。值得一提的還有,司法確認也實現了由線下提交向線上申請的轉變。此前,司法確認由調委會提交紙質文書,現在的應用與法院審判管理系統全線貫通,實現線上申請調解協議司法確認。
優化機制 形成糾紛解決閉環
基于數字應用,重慶市司法局協同法院、公安、民政、市場監管、農業農村、金融、婦聯、工商聯、工會等部門,先后協同制定出臺婚姻家庭、勞動爭議、金融、商會、消費、知識產權、行政復議、農村土地承包及經營權流轉等糾紛調解對接的指導意見14份。對醫療、物業等行業專業領域糾紛,調解組織協同衛生健康、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提供專家咨詢意見;對重大、疑難糾紛,調解組織將邀請律師、鎮街村居負責人、法律顧問等力量共同參與調解。將調解服務和AI預警的風險問題推送至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和鎮街,共同做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重大風險防控處置。
迭代《重慶市調解組織星級評定辦法》《重慶市調解員等級評定辦法》,將調解組織分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5個等級,將納入司法行政機關名冊管理的專兼職調解員評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調解員四個等級。對口頭、簡單、一般、重大、疑難等案件分別賦予一定分值,通過應用自動抓取、計算、篩選,獲取同一時段調解組織和調解員的調解得分值,并為調解組織、調解員精準畫像、評價優劣,通過應用自動計算篩選出“星級調委會”和相應等級調解員,通過“駕駛艙”一屏顯示畫像排名。
多維度綜合研判確立矛盾糾紛風險等級;無遺漏全面排查,全面掌握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清單管理壓實責任,對存在“民轉刑”“民轉群”風險的調解案件,應用自動定期打表評價,推動案結事了人和。多跨協同“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民呼我為”的數字應用,對回訪過程中發現存在“民轉刑”“民轉群”等風險,及時報告屬地黨委、政府;發揮專業優勢,對高風險人群,及時引入心理咨詢等專業力量進行危機干預;動員社會力量,運用親情、友情等加強勸解引導,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工作合力。對治安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域,婚姻家庭、鄰里等容易激化、長期反復的重點區域,以及物業管理、勞動爭議等涉案金額較大、人數較多的重點領域等矛盾糾紛調解情況,應用自動抓取并提示調解員進行跟蹤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