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課的“期末考”,孩子們踴躍搶答應考
“檢察官要給孩子們送來特殊禮物!”日前,重慶市銅梁區全德學校副校長劉繼開給記者來電,稱銅梁區檢察院的“莎姐”檢察官要到該校看望孩子們。
全德學校春節不放假,接受矯治教育的孩子們究竟怎么過年呢?記者一進校門,就看到好幾個孩子抬著床墊邊跑邊笑。一問才知,他們在忙著“搬家”。
“剛做了4次入學聽證,咱們的‘臨時孩子’有56個了。”記者走進教室,看到“莎姐”檢察官戴靜正忙碌著。她告訴記者,入校的孩子矯治期不過數月,所以她總是習慣性叫他們“臨時孩子”。
“宿舍不夠住,幫忙‘搬家’的孩子都加分。”孩子們忙活著,戴靜也拎著大包小包向記者介紹。“臨時孩子”每矯治一天加3分,努力學習、參加勞動的也有加分。依托銅梁區檢察院駐校“莎姐”工作站,檢校聯手幫“臨時孩子”開展個性化跟蹤幫教,并共同評估矯治成效。修滿學分的孩子通過綜合評估后,就能提前離校。因此,如何獲得更多的加分就成了孩子們最大的念想。
參加勞動的還有剛被決定不起訴的小于。半年前,小于因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銅梁區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并被送入全德學校。短短幾個月時間,經過該校的行為訓練、課程學習和“莎姐”的跟蹤幫教、心理輔導,小于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臨近春節,距離小于的矯治期滿還有三個月。“學分修滿才有希望早日離校,可我還差好些分。今年春節要在學校怎么過……”小于日記里的這段話,讓戴靜心頭一顫。“臨時孩子”大多缺乏父母關愛、教導,才會誤入歧途。如何給他們的矯治“加碼”,幫他們早日回歸社會?戴靜決定給他們過一個特別的春節。
“今天給大家來個法治課的‘期末考’。積極搶答、表現突出的同學,有加分。”在熱鬧的教室里,戴靜這么一說,本來坐得筆直的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劉繼開悄聲告訴記者:“孩子們心心念念的就是加分。好好學習的有加分,參加勞動的有加分。我們和檢察官還打算搞個職業技能比拼,為他們回歸社會持續‘加分’。”
“哪些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臺上話音未落,臺下的小于唰一下把手舉得筆直。小于站起身來,顯得有些緊張:“酒吧、網吧、KTV……還有……”在身邊同學的“支招”下,小于終于補齊了剩下的答案。
“期末考”結束后,戴靜鄭重地囑咐完,最后把那朵象征加分的小紅花交到孩子們的手里。孩子們接過小紅花,向戴靜行禮致敬,那份無聲的回饋,就是對戴靜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