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以來,在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的指導下,江北區公安分局深入推進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工作,深化“派出所主防”。那么,“兩隊一室”改革究竟是什么?據江北區公安分局華新街派出所所長楊仕奇介紹,根據轄區治安現狀和警力實際情況,推行主動警務、預防警務,改變“有事再解決,出事再找原因”的被動思維,通過警務運行模式改變和機制建設,做強綜合指揮,做精偵查打擊,做實社區服務,做強巡邏防控,強化治安風險隱患源頭管控治理,筑牢基礎工作,實現發案少、秩序好、基礎牢、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
警力前置
扎根社區服務群眾
“17名民警、22名輔警,還有4名帶隊值班的負責人,超過43名警力前置,接近50%的人都在社區!”談及“兩隊一室”改革,楊仕奇說,這些前置的警力,便是“兩隊”中的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
成立兩支隊伍,就是要讓民警各司其職、各有所專,同時又能協同配合。
“我們跟學生都建立了有效的鏈接。”民警劉立闖和謝怡介紹,社區警務隊的民警采取“分片”方式,將去年入學的3700多名學生分成多個群組,分別由多位民警負責。民警不僅要針對性地進行法治教育,還特別將實時發生的真實案例整理成警示材料,對大學生們進行普法案例教育。
此外,民警的法治宣傳還出現在學校的校慶活動中和校內的宣傳展板上,甚至學生會社團招新時,民警都會出現在現場,備好各種案例和提醒,加深同學們的防騙意識、法治意識。
多項措施實施以來,該所轄區涉及在校大學生的電信詐騙案件出現連續顯著下降,去年同比下降57.9%,今年截至目前同比下降62.5%。
社區警務隊不僅更貼近群眾,還在重點領域加強防控。華新街派出所轄區內有一條“燒烤一條街”,是市民夜間飲酒、就餐聚集地。社區警務隊設立專人,每晚進行值守。
各有所專
協力保障市民安全
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11點,派出所接到一位快遞小哥報案,稱在取餐中因為沒有鎖車,摩托車被人“順手牽羊”騎走了。接警后,案件辦理隊民警連夜調取監控,當天晚上便找到了失竊的摩托車,但偷車的嫌疑人卻不見蹤影。
第二天,派出所再次接到一起類似的摩托車失竊報案。“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作案!”通過案情研判,案件辦理隊很快找到了失竊車輛并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當天,民警便在北城天街附近抓獲了嫌疑人。
“有案子必須追查到底,每個案件必須要有結果。”一組數據,證實了楊仕奇的說法,“兩隊一室”改革以來,華新街派出所的案件快破率達90%左右,追贓率超70%,發案率大幅度下降。
“一方面,警力前置加強了民警的警務基本功,加大了普法宣傳的力度,民警從社區直接出發,出警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專人做專事,讓民警職責更加明晰,辦案效率隨之提高。”楊仕奇介紹道。
居中調度
基層警務配強“大腦”
明確分工,精細化管理,單單依靠民警自行協調當然行不通。楊仕奇說,“兩隊一室”的關鍵,便是“綜合指揮室”,這就好比整個派出所的大腦,集中調度并實時掌握派出所警務工作的各種情況。
綜合指揮室下轄“指揮調度室”,主要負責警情研判分析、警力調度安排、工作指令整理匯總分類移交督促等工作;“基層管控室”主要負責服務支撐社區警務隊、基層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工作質效監控等;“案管室”則對接江北區公安分局各涉及案件辦理業務警種,服務支撐案件辦理隊,承擔案件分析研判、反詐預警勸阻等職責。
此外,還設有戶籍室、保障室、檔案室等,大家各司其職。
改革后,派出所給出的指令更清晰,落實更閉環。比如小到每一次社區民警的入戶登記,指揮室需要抽檢入戶信息的準確率,真正做到“一標三實”;大到每一個案件,有案件必須第一時間跟進、第一時間偵破,給報案人和老百姓一個實實在在的交代。
“精準打擊、精準防控、精準管理。”楊仕奇說,這就是他心目中一個合格派出所需要完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