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動售藥售貨機資質有了,還能打印小票,就算買錯了還能找到商家退換貨。”近日,重慶市綦江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來到該區某醫院,對之前辦理的轄區內自動售藥售貨機使用不規范一案開展“回頭看”(如圖),正在自助售藥機前購買霧化面罩的王女士說道。
該案的成功辦理也是綦江區檢察院在全市對兒童藥械質量安全新領域的率先探索。
2023年4月,檢察官薛強強在向兒童家長普法時意外地獲得了一條線索。該家長表示,她曾在轄區某醫院設置的自動售藥機上購買過一次性兒童霧化面罩、兒童退熱貼等醫療器械,但并未在設備上發現經營主體相關資質,擔心產品存在質量安全等問題。
“孩子的事無小事。”薛強強立刻和同事對這條線索進行重點摸排。通過實地走訪,薛強強了解到目前24小時自動售藥機銷售的有網式嬰幼兒霧化面罩、體溫計、醫用脫脂棉、醫用口罩、醫用無菌紗布等一類、二類醫療器械。
薛強強發現,許多家長對醫院內設置的自動售藥售貨設備銷售的醫療器械和食品等經營主體不清楚,普遍認為是醫院在負責銷售,甚至還存在誤買醫療器械后不知該找誰退換貨等情況。
“該設備沒有任何標識,其到底歸屬醫院還是第三方機構?”帶著這個疑問,檢察官找到醫院負責人詢問,了解到醫院為方便患者自行購買醫療器械、食品、生活用品等,允許第三方機構在醫院內設置自動售藥、售貨設備,但實際上這些設備均由第三方機構來經營和維護。
在進一步調查中,除了發現這些設備未在顯著位置或者利用電子屏幕等方式展示經營主體的相關資質外,還存在醫療器械和食品混賣、自動售藥設備無法按照相關規定打印或者顯示電子小票等問題,這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且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2023年8月31日,綦江區檢察院針對監管履職不到位的情形,向該區市場監管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對全區自動售藥售貨設備設置、經營主體備案情況摸清底數,引導經營主體依法公示相關信息,對于自動售藥設備新增向患者提供銷售小票功能,落實好食品藥品安全責任。
收到檢察建議后,綦江區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立即對該區的醫療機構開展專項檢查并組織專項約談;對全區自動售藥售貨設備進行全面排查,開展風險研判,進一步壓實監管責任;通過“線上+線下”宣傳,建立信息通報機制,推動相關經營主體自覺落實責任。
截至目前,已對全區102臺自動售貨設備和59臺自動售藥設備完善登記報告,責令2家企業進行整改,督促轄區內各醫院充分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嚴格審核第三方機構準入資質;同時,對醫院內設置的自動售藥售貨設備進行分類售賣,完成對相關資質的公示,并新增銷售醫療器械打印銷售小票功能。
“檢察機關積極發揮其監督職能,規范新零售領域藥械、食品安全監管,督促自動售藥售貨設備辦理‘身份證’,為孩子健康成長撐起‘安全傘’。”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江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