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惠州構建綜治中心實戰矩陣護航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8-18 10:04來源:法治日報、惠州政法責任編輯: 安羽

            2021年12月,蟬聯代表全國平安建設領域最高榮譽的“長安杯”,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

            2024年9月,因連續9年獲平安廣東建設考評優秀等次,被授予“二星平安鼎”,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2024年,全市各級綜治中心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69萬件,其中95%化解在基層……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在江北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何文輝攝

            近年來,廣東省惠州市錨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惠州”目標,不斷深化“1+6+N”(綜治中心+綜合網格、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其他綜治力量)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在全省率先構建市、縣、鎮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體系,率先實現市、縣、鎮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作,一幅覆蓋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圖景”在惠州市徐徐展開。

            據惠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各級綜治中心著力推動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讓資源力量圍著群眾訴求轉,把解紛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探索出了“一校一綜治工作站”“和美網格”“百村共建”“鄉里茶室”“村警說和”等一系列成功的經驗做法,推動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型。

            高標準建強矛盾終結“樞紐站”

            今年4月14日至16日,廣東省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暨進一步深化“1+6+N”工作體系建設現場會在惠州市召開。會議總結去年工作情況,對全省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效能作出部署。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實地參觀惠州市綜治中心及部分縣、鎮綜治中心。

            “全市各級黨委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專班,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強化統籌協調和指揮調度,縣(區)、鎮(街道)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全面加強人財物保障。”據惠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標及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層級功能定位、治安風險防控“5+2”規范化要求,全力推動市、縣、鎮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在機制保障、要素聚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走進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綜治中心,只見辦事大廳寬敞明亮,法院、檢察、公安、司法、人社、信訪等部門的服務窗口排列有序,法律咨詢、勞動爭議、行政復議、心理咨詢等開放式功能室有序地分布在大廳周圍。信訪接待窗口工作人員耐心傾聽和解答群眾訴求,承諾盡快聯系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

            據大亞灣開發區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群眾反映問題要跑多個部門,或者根本不知道找哪個部門,現在只需進綜治中心“一扇門”就可以解決問題。中心采取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社管、城建、信訪等部門常駐,其他部門輪駐或隨駐的方式,現場受理和解決群眾訴求。同時,吸收工會、婦聯、團委等力量進駐,在化解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糾紛、涉未成年人糾紛等方面發揮專業作用;引入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進一步拓寬糾紛解決渠道,基本實現“一中心多功能”的目標。

            今年3月,大亞灣開發區某企業一名員工突發疾病去世,死者家屬與企業因賠償問題發生糾紛,來到街道綜治中心求助。中心立即組織入駐相關部門和調解力量開展聯合調解。多次調解無果后,街道綜治中心將事件上報至區綜治中心。區綜治中心組建專案團隊,聯合街道綜治中心開展調解,最終促成雙方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現場簽訂調解協議書,這起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近年來,惠州市將各級綜治中心作為終結矛盾糾紛的“樞紐站”,將所有資源力量集中在此,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該市高標準打造各級綜治中心,建強“一扇門”,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在“1+6+N”體系中“1”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健全“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今年以來,惠州市按照“五有”目標和“5+2”規范化要求,以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推動綜治中心建設提檔升級,基本實現全市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努力讓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

            目前,全市84個綜治中心均已實現從“有形覆蓋”向“有效運轉”躍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成為各級綜治中心高效運轉的日常寫照。其中,市綜治中心于2023年2月掛牌成立,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市級綜治中心,總建筑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設有指揮調度大廳、綜合辦公室、研判督辦室等,負責對全市各級綜治中心發揮統籌協調、指揮調度、分析研判、督辦落實等職能作用。

            此外,惠州市建立覆蓋全市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一校一綜治工作站”,探索建立“學校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高效處置涉校園突發事件。工作站充分發動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力量,組織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集中整治行動,最大限度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多部門聯動擰成解憂“一股繩”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加強部門聯動,依托區綜治中心化解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劉倩攝

            “開發商逾期交房,我要求退定金,為什么遲遲不兌現承諾?我的錢難道就這樣打水漂了嗎?”

            “公司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時間籌集款項,我們不是不退,只是需要寬限一些時間。”

            不久前,在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治中心調解室,萬女士與開發商代表爭執不下。2022年9月8日,萬女士因工作原因在該區天益城附近樓盤認購一套房屋,并繳納兩萬元定金,開發商承諾于2023年6月交房。然而,到了約定時間,萬女士并未收到房屋,遂于10月16日申請退還定金。開發商雖答應半年內退款,但直到2024年仍未兌現。無奈之下,萬女士來到陳江街道綜治中心尋求幫助。中心受理后,立即聯合入駐相關部門組成調解隊進行調解。

            起初,雙方各執一詞,調解陷入僵局。萬女士認為開發商失信,要求立即退款;開發商則表示資金緊張,請求延期。陳江街道綜治中心依托上下聯動機制,將案件上報至仲愷高新區綜治中心。區綜治中心接報后,迅速分析研判,制定化解方案,明確由區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牽頭,組織房屋管理、市場監管與街道綜治中心等部門成立聯合調解組,協同厘清案件事實,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組將雙方邀請到不同的調解室,分別開展心理疏導和釋法說理。工作人員從法律、情理和合同約定的角度耐心溝通,一方面向開發商闡明違約責任和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安撫萬女士情緒,引導其理解企業暫時的困難。經過多輪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由開發商與總公司進行對接。第二天,萬女士順利收到退款,這起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建好綜治中心只是基礎,關鍵是要規范運行機制,推動形成為民解憂‘一股繩’。如今,十余個職能部門入駐區綜治中心,加強聯動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仲愷高新區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該區充分發揮政法部門統籌協調職能作用,建立中心與入駐部門協調聯動、指揮調度、風險研判、應急處置、考核管理、督辦問責等多項工作機制,通過完善入駐部門職責清單、規范矛盾糾紛處置流程,確保“統一受理、分類流轉、依法辦理、閉環管理”機制高效順暢運行,實現矛盾糾紛“全鏈條管理、全流程辦理”。此外,中心實時跟蹤掌握矛盾糾紛化解情況,配合相關辦理部門及時做好資源協調、教育疏導、困難救助、風險評估等各項工作,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

            惠城區小金口街道九龍村的一名當事人對部門聯動解紛實效深有感觸。多年前,他因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問題與他人發生糾紛,多次向村委會及街道有關部門反映,均未解決。2024年,得知綜治中心可以“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后,他向小金口街道綜治中心反映訴求。中心受理后,立即指派網格員進行實地核查,與街道信訪部門、綜合行政執法隊等聯動履職,厘清事件復雜關系,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耐心勸解,實質性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多部門協同高效定分止爭,前提是明確職責、規范運行,關鍵在于優化流程、加強銜接。”據惠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各級綜治中心建成后,惠州市將工作重心轉到進一步“優機制、建隊伍、強治理”,有機鏈接部門資源,充分整合“1+6+N”工作體系中“6”的資源以及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的主管部門資源,推動形成“綜治中心負責程序性推進、辦理部門負責實質性解決”的工作格局。

            惠州市委政法委強化建章立制,聯合11個部門制定與綜治中心協同對接的工作指引,明確各級綜治中心、入駐職能部門的職能分工、工作流程,完善“統一受理、分類流轉、依法辦理、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確保高效順暢運行。同時,積極構建三級綜治中心上下聯動、部門橫向銜接的工作體系,健全“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確保群眾訴求轉得出、接得住,形成“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良好局面。

            此外,惠州市注重壓實部門主體責任,要求各級綜治中心強化跟蹤問效、督辦落實,根據不同矛盾糾紛類型,嚴控辦理時限,設置督辦節點。針對辦理異常問題,及時提醒、督促、催辦相關職能部門,有效解決程序空轉問題。

            多元化力量精準化解“千千結”

            “很榮幸成為‘1+6+N’體系中的‘N’力量,看到這么多人通過心理疏導解開‘心結’,我感到特別欣慰。”某心理服務機構負責人蔡先生說。

            5年前,他受邀進駐仲愷高新區綜治中心,參與以“心調”為先導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幾年來,他帶領心理服務團隊走進企業、單位、學校等場所,通過心理講座、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危機干預等多種方式提供心理服務,敏銳發現群眾心理問題并及時跟進干預,成功化解矛盾糾紛數百件。今年5月,陳江街道某企業個別員工因對公司管理制度有異議且工作壓力大,產生焦慮情緒。企業將問題反映至區綜治中心,中心立即安排心理工作者介入,耐心傾聽員工心聲,向企業反饋員工訴求。經過溝通協調,企業進一步優化管理模式,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一直以來,惠州市高度重視群眾心理健康問題,積極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務水平。通過心理服務防范風險、化解矛盾,是惠州市發動社會多元力量參與綜治工作的特色之一。

            不久前,在大亞灣開發區西區街道綜治中心,一起因家庭親子關系緊張導致孩子休學的矛盾糾紛,在心理咨詢師幫助下得到妥善解決。孩子家長經過心理輔導后,認識到問題癥結所在,按照心理咨詢師要求,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給予孩子充分信任,努力營造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最終促使孩子重返校園。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堅持“大健康”理念,研發“和美灣”大健康管理服務平臺,打造“區—鎮(街道)—村(居)—社會面”四級心理服務陣地。今年以來,該區在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延伸綜治中心服務觸角,推動心理服務一級陣地——區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派員入駐區綜治中心,整合轄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5個區直單位、3個街道、67個村(居)心理服務資源,引入華南師范大學、惠州學院、廣東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大亞灣開發區心理服務協會等專業力量,全面加強心理問題源頭治理。

            近期,博羅縣柏塘鎮兩名村民因土地界限問題發生爭執,網格員現場調解無果后,將事件上報至鎮綜治中心。中心委派縣司法局柏塘司法所、縣國土資源局柏塘國土資源所,組織雙方當事人到“鄉里茶室”進行調解,邀請村里有名望的長者參與。清香的茶泡起來,暖心的話聊起來,現場的氣氛立即變得輕松而和諧,當事人“針尖對麥芒”的抵觸情緒漸漸被消解。經過調解員釋法說理、長者以情感人,雙方當事人最終各讓一步、握手言和。

            作為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柏塘鎮將特色茶文化融入基層治理,在群眾“家門口”打造“鄉里茶室”,大力推廣暖心、愛心、孝心、順心、匠心“五心”茶文化,推動矛盾糾紛“一線傾聽、一線解決”。同時,探索建立“應、商、和”(快速反應、聯合商談、促和促融)三字訣處理機制,吸納黨員干部、鄉土專家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建“鄉里茶室”調解隊伍,依托“和”“融”茶文化和宗族鄉親聯合議事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高效化解。

            作為蘇東坡寓惠故居所在地,惠城區橋東街道不僅涵養出獨樹一幟的商埠文化、東坡文化、紅色文化,也留存了眾多名人古跡、歷史建筑,如東坡祠、嘉祐寺、歸善學宮、江逢辰故居等。近年來,橋東街道綜治中心積極尋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的結合點,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針對不同群體、不同矛盾、不同訴求,堅持“以文化人、以德潤心”,實現治理效能與文化傳承雙提升。

            “為充分匯民智、聚民力,我市積極鼓勵探索創新,將好的經驗做法運用到綜治工作中。”據惠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連續開展12屆“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創新十大項目征選活動”,成為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平安建設的有力抓手。其中,多數獲獎項目均在實踐中得到廣泛運用,如“惠心安”App、“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一村(居)一警”“和美網格”等,有些項目被推廣至全國多地。

            惠州市健全制度機制,不斷激活群防群治新動能。該市推廣“村警+網格”“村警+村組助理”“村警+禁毒大媽”等團隊模式,扎實做好安全防范、矛盾糾紛防范化解工作;創新打造“村警說和”工作室,建立村警輪值和“群眾點單—民警派單—助力團接單”工作機制,由綜治中心統籌樓棟長、“回家黨員”、社工、物業管理員等共治力量,賦能矛盾糾紛摸排、調處等工作。針對個別小區自建出租房多、無物業管理、矛盾糾紛頻發等問題,小金口街道依托街道綜治中心,試點推行“樓棟長協商議事”微網格機制,由樓棟長逐級選舉成員組建“樓棟長議事委員會”,成立街道首個網格自治協商議事組織,并將其吸納至“村警說和”工作室。

            惠州市積極打造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推動各類矛盾糾紛精準高效化解。該市成立全省首個住房與建筑領域調解組織——惠州市住房與建筑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省首個專門調解勞資糾紛的調解組織——惠州市勞動人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陸續成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校園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保險行業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社會組織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等多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此基礎上,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調解資源,充分發揮住調委、醫調委、金調委、校調委等第三方調解機構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著力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

            信息化賦能風險隱患“前端防”

            近日,一群工人聚集在仲愷高新區某光學有限公司門口討薪,不到10分鐘,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陸續趕到現場。經過多方調處,當天促成勞資雙方就解決欠薪問題方案達成一致意見,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該事件能夠快速高效處置,得益于仲愷高新區智治市域社會治理平臺的支持。平臺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通過對轄區各企業水電用量等數據進行常態化分析,發現該公司可能存在停工停產和欠薪風險,隨即向園區及網格員發送預警信息并要求做好應急預案。事件發生后,網格員通過平臺上報事件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吹哨”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置。

            據仲愷高新區綜治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依托“一體化”綜合治理模式,創新搭建智治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區綜治中心依托該平臺和“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收集基層治理數據,精準發現和篩選問題隱患,對潛在風險進行精細研判,提前介入處置,努力實現矛盾糾紛“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的目標。

            這是惠州市以信息化賦能矛盾風險與安全隱患“前端防”的一個縮影。

            惠州市綜治中心根據“粵平安”系統匯聚的矛盾糾紛數據,定期進行分析研判,對高發、易發矛盾糾紛風險點進行預警提醒,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目前,全市三級綜治中心均已啟用“粵平安”系統,通過科技賦能、風險預警、服務延伸“三位一體”,有效解決分析研判不夠聚焦、事件流轉不夠高效等問題,實現矛盾風險“看得見、判得準、管得住”。

            前不久,惠城區綜治中心綜合窗口登記受理一起小區車位辦證糾紛。經研判后,中心通過“粵平安”系統將案件流轉至區住建局辦理。區住建局在平臺反饋辦理情況,事件得到及時處置。“依托‘粵平安’系統,不僅可以實現矛盾糾紛‘全流程’閉環管理,指揮調度、協調聯動也更加高效。目前,來訪人已完成網簽,很快就會拿到不動產權證書。”該中心負責人說。

            “通過‘粵平安’系統可以及時掌握矛盾糾紛辦理進度和化解辦結情況。”該負責人表示,針對辦理不及時的糾紛,工作人員通過平臺提醒督辦;針對能夠化解的糾紛,督促鎮(街道)、各部門及時解決;針對暫時不能解決的糾紛,加強風險研判,制發工作提示函和風險預警函,督促責任單位和鎮(街道)做好安全風險防范工作。此外,系統實行矛盾糾紛風險等級管理,常態化對糾紛數據、類型等進行統計和態勢分析,結合行業部門專業研判,進一步提高分析研判的全面性、系統性和精準性。

            現在,網格員通過手機端“粵平安”云平臺隨時隨地登記上報發現的問題,在惠州市已成為常態。該市大力推廣“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充分發揮綜治中心樞紐作用,加強指揮調度,以網格為單元,實現資源高效調配,著力構建“多渠道受理、平臺派發、全程監督、閉環運轉”的多元共治“智慧治理圈”,進一步提高事件流轉和處置效率,推動基層智治提質增效。惠陽區淡水街道利用“電子圍欄”技術,在重點水域風險點布建防溺水智能預警系統,發現有人越過電子警戒線便會觸發警報,街道綜治中心立即通過高空喇叭遠程勸離野泳人員。仲愷高新區潼僑鎮發揮智治市域社會治理平臺“防洪、防風、防污染”功能,實現對重點區域水位、水流的實時監控,依托智能分析預警系統作出應急處置,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方便群眾表達訴求,惠州市上線“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通過“市民端、處置端、領導端”三端協同,構建“訴求受理—智能分撥—高效處置—精準反饋”的“全周期”閉環管理體系,推動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升級。針對復雜訴求,該平臺落實“首辦負責”機制、“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協同機制,由首辦單位牽頭、協辦單位配合,確保“責任不缺位、問題真解決”。

            精細化服務增強發展“硬實力”

            連日來,近百名來自惠州市的工人聚集在杭州某供應鏈有限公司深圳辦事處門口,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公司無奈之下向惠城區綜治中心尋求幫助。

            原來,這起糾紛中的勞動者均受雇于惠州某實業公司,被分別委派至惠州、深圳等地從事分揀、配送工作。然而,因經營不善,實業公司自今年1月起未能向工人足額支付報酬,累計欠薪達61萬余元。工人多次討薪不成,轉而來到深圳,向上游供應鏈公司反映訴求,要求其支付拖欠實業公司的款項。

            此事既影響企業經營,又涉及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惠城區綜治中心、區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決定聯合提前介入。經調查,供應鏈公司確實拖欠實業公司貨款,但供應鏈公司表示未結款原因是擔心錢被實業公司挪作他用,而如果直接付給工人,又不符合合同規定。針對這種情況,區綜治中心與區法院啟動矛盾糾紛聯動化解機制,組建由法官、調解員、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專業調解團隊,針對各方爭議焦點,精心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支付方案,最終促成三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由區法院出具民事調解書,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當前,惠州市正集中精力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2+1”現代產業集群,更需要一流的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為此,惠州市探索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由各級綜治中心聯合相關部門快速受理、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糾紛,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近期,博羅縣長寧鎮綜治中心接連收到近10條涉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以下簡稱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下朗驛站項目的矛盾糾紛線索,均指向工程因拖欠工人工資、工傷賠償不到位導致的停工及妨礙施工問題。經了解,承建單位為趕工期,在人員管理和薪酬支付環節存在疏漏,未能及時兌現工資、處理工傷事宜,引發工人不滿。

            事件發生后,長寧鎮綜治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對接承建單位與工人代表,全面摸清矛盾癥結。掌握情況后,該中心立即將問題上報至博羅縣綜治中心。縣綜治中心隨即牽頭協調縣人社局、司法局、交通運輸局等多個部門,通過“現場調研+集中約談”方式,向承建單位指出管理漏洞,要求其嚴格落實工資支付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工傷賠償流程。

            與此同時,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耐心與工人代表溝通,傾聽訴求、疏導情緒,推動雙方坐到談判桌前。經過多輪協商,承建單位與工人達成共識,簽訂書面協議,拖欠工資及工傷賠償款于3個工作日內全額撥付到位。

            這起糾紛的高效化解,是博羅縣、鎮兩級綜治中心堅持“橫向聯動、縱向貫通”,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一個縮影。

            如今,博羅縣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下朗驛站項目在縣、鎮兩級綜治中心全程護航下順利推進,不僅為這條生態旅游景觀廊道增添了建設亮點,更發揮了綜治中心在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生權益中的重要作用。

            為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惠州市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深化“黨建引領、百村共建”工作,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強保障、優服務。

            惠州市委依托“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組織政法系統黨組織作為“前哨”下沉村(居),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治理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是發展問題,必須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為此,結對黨支部突出智力支持、資源鏈接、鄉村振興賦能,不斷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惠州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

            一是用足智力資源。各結對黨支部聯合幫鎮扶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等各方面幫扶力量,指導村級黨組織細化發展規劃;針對薄弱村,堅持“一村一策”,助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二是盤活人才資源。實施鄉土人才培育行動,結對幫帶優秀年輕干部,大力培養“田秀才”“土專家”,吸引在外能人返鄉興業,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三是開拓產業資源。各結對黨組織通過引入資金項目、盤活土地資源等方式,推動產業振興。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黨支部在化解惠城區水口街道張村村一起涉及870余畝土地承包糾紛過程中,推動投資方與村委會簽訂15年承包合同,積極打造鄉村旅游、親子樂園等項目;惠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機關第一黨支部聯合大亞灣開發區霞涌街道曉聯村黨總支,探索推行掛牌出讓采礦權運作模式,幫助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8萬元。

            自2022年4月“百村共建”工作開展以來,惠州市政法系統、組織系統各機關單位黨組織與134個重點村黨組織深化結對共建,一批“問題村”“信訪村”蛻變為“文明村”“示范村”,其中不乏“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惠州市GDP為6136.4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排名廣東省第三,并首次躋身全國經濟總量前50名城市榜單,位列第49位。

            平安法治環境,也是營商環境、宜居環境,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健康發展。接下來,惠州市將進一步健全平安法治一體推進體制機制,堅持高位統籌謀劃,高標準、高水平打造各級綜治中心,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單兵作戰”向“多元共治”轉變,以高效能治理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