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矛盾糾紛“能在村組不在縣鄉”!江西贛州這個小鎮以“單位聯村干部聯戶”助力鄉村解紛
            時間:2023-11-07 17:14來源:責任編輯:

            近年來,尋烏縣南橋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弘揚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按照尋烏縣“單位聯村、干部聯戶”機制要求,推動干部下沉聯系群眾,做到民情在調查中掌握,風險在調查中防范,矛盾在調查中化解,實現矛盾糾紛“能在村組不在縣鄉”。

            一、構建“三聯”機制,打造解紛體系。一是單位聯村幫扶。全鎮18個行政村均有縣直(駐縣)企事業單位掛點聯系,鎮里用好這一幫扶機制,延伸平安建設觸角。聯村單位主要領導每季度到村調度指導平安建設工作不少于1次,協助解決一批影響基層平安的突出問題,推動矛盾糾紛化解。二是干部聯戶結對。統籌縣、鎮、村三級近300名干部聯系全鎮8800余農戶,每名聯戶干部結對聯系約30戶農戶,每月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形式線上至少聯系1次,每季度至少入戶走訪1次,要求“干部能認得門、群眾能找到人、有事馬上到、無事問個好”,及時了解家庭情況。三是政法聯系服務。組建由縣級政法掛點班子成員任組長,鎮政法委員任聯絡員的南橋鎮“123”法律服務團隊(1名法律顧問、2名政法干警、3名巡回審判聯系人),下沉各村(社區)提供法律咨詢、以案釋法、糾紛調解等菜單式公共法律服務,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

            二、發揮“三員”作用,凝聚解紛合力。一是發揮“預防員”作用,做好源頭防范。聯村單位幫助村(社區)完善平安基礎設施、打造法治廣場等,夯實平安基礎。聯戶干部入戶調查或核實所聯系戶家庭基本情況,推動落實惠民政策。有針對性地推送安全防范知識,及時解答群眾政策咨詢,防范因政策落實不到位、不公平引發矛盾糾紛或信訪問題,對有需求的群眾,為其代辦有關事項,增進互信。法律服務團隊到村(社區)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典型案例,增強群眾法治觀念。二是發揮“信息員”作用,做好排查通報。聯戶干部通過與群眾拉家常、話家事等方式,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傾聽群眾訴求和心聲,盡力幫助或會同有關方面幫助解決其合理訴求。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和其它風險情況,通報給鄉、村并協同處置,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三是發揮“調解員”作用,做好化解疏導。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以屬地、屬事原則明確化解責任主體,聯戶干部配合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導工作,法律團隊配合做好釋法支持,形成化解合力,直至案結事了。對普通矛盾糾紛,堅持調解優先,分別采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方式,多調聯動,減少群眾訴累。

            三、實施“三化”考核,提升解紛質效。用好“掛點單位與鎮、村聯動考核、責任捆綁”機制,依托鎮級綜治中心對“聯村共治”情況進行考核。一是清單化履職。制定出臺《南橋鎮“密切聯系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工作方案》,有效落實工作責任。對情況復雜的,向相關部門發函,聯系掛點單位、法治服務團隊、行業部門進行協商研判。二是智能化督查。開發釘釘手機APP聯戶走訪平臺,設立“干部聯戶日志”板塊,聯戶干部通過該平臺實時上傳排查發現的問題,鎮綜治中心通過后臺查看聯戶干部走訪軌跡和走訪時間,并每月對聯戶干部走訪時間、內容、成效進行評分考核,解決“走馬觀花式”的無效走訪現象。三是規范化獎懲。對年度矛盾少、發案低、秩序好的村(社區),由鎮黨委政府給予通報表揚;對優秀的聯村單位、聯戶干部、法治服務團隊,推薦至縣平安辦表彰。對發生重大案事件的村(社區)實施綜治懲處。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hdzq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