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解除“心結”的楓一村村民老宣向浙江省諸暨市公安局楓橋派出所副所長趙信、老楊調解室負責人楊光照揮手告別。
2022年11月25日,諸暨市人民檢察院在東和鄉章梅塔村,對郭某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進行公開聽證。近年來,諸暨市人民檢察院建立了“村書記”特色“聽證員庫”,每次聽證都會邀請案發地村書記參與公開聽證。
2023年6月,諸暨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正在對“星海守望”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治理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搭乘數字化的東風,如今諸暨市矛盾糾紛預防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3年9月,諸暨市楓橋人民法庭的法官通過“共享法庭”服務站,為身在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的當事人答疑說理。截至目前,諸暨市共建成“共享法庭”545個,已實現23個鎮街、496個村社全覆蓋。
2023年6月5日,諸暨市司法局聯合浣紗律師事務所一起走訪大唐街道的大唐襪業市場,為市場內商戶提供“法治體檢”等法律服務。
2023年10月,楓橋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向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群眾進行普法宣傳。近年來,諸暨市司法局不斷創新形式,將普法宣傳融入百姓生活。
2023年10月15日,諸暨市楓橋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與諸暨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楓橋中隊執法人員一起開展聯合調解。在矛盾糾紛化解端,各部門間的協作已成常態。
2023年10月16日,諸暨市社會治理中心大廳秩序井然。群眾向綜合窗口反映情況后,其矛盾糾紛就會根據類型流轉至相對應的機構,并由專人接手開展針對性調處。
2023年10月17日,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工作人員在趙家鎮的千年香榧林中走訪當地調解組織“山娘舅”,調研特色產業矛盾糾紛化解情況,為撰寫相關理論著作積累一線素材。
法治日報記者 王春
法治日報通訊員 杜萌穎 郭斌 攝影報道
“感謝你們,不僅打開了我的心結,還消除了兩家之間多年的誤會……”10月20日,在浙江省諸暨市公安局楓橋派出所門口,楓一村村民老宣對楓橋派出所副所長趙信說。幾天前,鄰居陳先生因為老宣在過道擺放雜物影響通行,又一次鬧到了派出所。
這兩家人每次吵架雖都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但背后有別的原因——趙信與老楊調解室負責人楊光照多次走訪得知,兩家人的“心結”出在幾年前起新房、造圍墻的問題上。“這些年,老宣一直認為陳先生違規建房,影響了他的權益。”趙信說。隨后他和楊光照去鎮里找來了當年的建房資料,有理有據地把事情解釋明白,老宣終于心服口服了。
近年來,楓橋派出所構建了“民警+調解員+社會組織”的調解聯盟。今年又新建了“紅楓林”義警服務發展中心,為社會組織提供項目式服務,大幅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
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諸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政法委,適應時代要求,不斷發展豐富“楓橋經驗”,在法治軌道上對矛盾糾紛實行從源頭預防、協同化解到分類分流、智慧賦力的全周期管理。
10月10日,家住諸暨市暨陽街道毛紡一村的蔣永英遇到了大橋社區的網格員邱卡、張文元,邱卡熟絡地招呼:“蔣大姐,最近聽說你們小區里有租客在宣傳投資?你幫我們一起關注關注唄!”這一下,就打開了蔣永英的話匣子,雙方把掌握的情況匯總分析后,敲定了一個“里應外合”預防投資詐騙的方案。
網格員、樓道長、司法人員、村社干部……在諸暨,依靠并發動群眾開展法治宣傳、預防矛盾糾紛的協作隨處可見。諸暨還充分借助“人力+科技”的多重手段,開展創新實踐。在線下,諸暨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聽證會下沉到邊遠山村,將會開到了村民家門口;在線上,諸暨市人民法院在全市鎮鄉街道布設“共享法庭”,為天南海北的糾紛當事人提供可聽可視的解紛便利。
這些實踐,使得大部分的矛盾糾紛得以化解在基層。今年3月,諸暨市委政法委、法院、司法局、社會治理中心聯合發文,推出了推動矛盾糾紛分類分流化解的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了“矛盾化解在基層、多元分流提質效、疑難雜癥來會診”的處置鏈條。
10月16日,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研究員馬高峰和幾位同事一起,來到趙家鎮宣家山村的百年香榧樹下,向這里的調解組織“山娘舅”調解員們了解香榧產業矛盾糾紛化解中的難點。近年來,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研究員們將田間地頭作為采集現象的實驗室,組織開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社會矛盾化解》等書籍研究與撰寫,不斷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理論創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歷經60年,“楓橋經驗”在其發源地,傳承發展,生動實踐,煥發出旺盛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