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西藏阿里檢察分院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截至6月,7個基層檢察院作為常駐單位已實現入駐當地綜治中心全覆蓋。
打造檢察服務前沿陣地 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線”
各基層檢察院以入駐綜治中心為契機,著力構建“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解紛”檢察服務平臺,選派44名政治過硬、業務精通、善做群眾工作的檢察干警入駐綜治中心投入工作,著力將法律監督職能深度嵌入綜治中心多元解紛體系,全力推動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
例如噶爾縣檢察院在辦理當地某公司拖欠馬某某100余萬鋼材租賃費尾款糾紛中,發現馬某某尚未訴諸司法程序,為最大限度降低群眾維權成本、節約司法資源,檢察官迅速組織涉事施工方及項目建設單位在綜治中心現場調解。
檢察官精準釋法說理,闡明權利義務與法律風險,成功促成三方簽署調解協議。考慮施工方實際履行能力,在檢察機關督促下,目前已兌現55萬元。
深化融合協作 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小案”
革吉縣檢察院協同人社、信訪部門,高效化解2起欠薪糾紛,為農民工追回勞動報酬5480元;
措勤縣檢察院聯合司法局,成功調解1起撫養費糾紛,督促當事人當場支付6300元撫養費;
改則縣檢察院運用“柔性調解”方式,通過耐心疏導、促膝談心,成功化解1起民間借貸糾紛,促成欠款全額償還;
……
積極發揮綜治中心作為服務群眾“連心橋”的作用,堅持對群眾訴求“登記必細、釋法必明、引導必實”,針對來訪人員中弱勢群體較多的問題,檢察人員主動靠前服務,打破溝通壁壘,暢通訴求渠道,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糾紛。同時,強化與司法行政、人社、信訪等部門的協作聯動,匯聚解紛合力,有效減輕群眾訴累。
強化檢調對接 力促案結事了政和
入駐以來,阿里檢察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常駐”和常態化組織檢力下沉鄉鎮、村居等形式,充分運用“檢察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模式,深入分析轄區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9件,針對性提供法律服務7件次,確保群眾訴求即時響應。
正如日土縣檢察院辦理的3起當地農牧民合作社砂石料款被拖欠信訪案中,組建檢司聯合調解小組,搭建高效對話平臺。
調解中,既嚴正闡明了拖欠款項的法律性質及應承擔的責任,也充分考慮了欠款方實際困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分期履行方案,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并依法進行司法確認。欠款方同意支付全部欠款82.53萬元,已分批次履行完畢,農牧民合法權益得到了有力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