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昂仁縣秋窩鄉南木加村“雅江雪牛”養殖合作社,一頭頭膘肥體壯的7月齡半大牛犢不禁讓前來檢查工作的鄉黨委書記巴桑頓珠不停贊嘆:“沒想到項目進展這么快、這么好,辛苦你們了!”一年來,經西藏自治區檢察院駐南木加村第十二批駐村工作隊多方努力,該村“雅江雪牛”養殖合作社目前已初具規模。
“牛是高原牧民戰勝殘酷自然環境,實現發展存續的依靠。”駐村期間,工作隊了解到,長期以來農牧民群眾為提高產奶量,讓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牦牛與主要生活在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的當地黃牛進行雜交產出犏牛,但由于牦牛與黃牛是不同屬之間的雜交,產出的公犏牛雄性不育,只能役用。
“母犏牛雖然產奶量增加,但犏牛與牦牛或黃牛產出的后代由于基因缺陷,基本無利用價值。與此相反,犏牛與安格斯肉牛雜交后卻表現出了諸多優點。”區檢院駐南木加村第十二批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曉燕介紹,當地黃牛主要生活在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雜交后的肉牛取名“雅江雪牛”。雅江雪牛既保留了牦牛和黃牛的高原特色,又兼具安格斯牛體格高大魁梧的特點,雜交優勢明顯。
據悉,通過跟蹤監測,小牛出生重約22公斤,一年體重達231公斤,一年半體重就達到354公斤,基本具備出欄條件;兩歲體重達到480公斤,兩歲半達到522公斤。經專家論證,雅江雪牛最佳出欄時間為兩歲到兩歲半,比同齡牦牛提前4.5到5.5年出欄,大大縮短了出欄周期。同時,經國家權威部門鑒定,雅江雪牛肉蛋白質含量達到23.43%,氨基酸含量每100克為21.80%,肉品質達到國內優級雪花牛肉質量水平,具有高原適應性好、肉料轉化比高、飼養周期短、肉品質好的特點。
“這在經濟收入偏低,農牧業資源匱乏的地區,是一條很好的致富路子。”劉曉燕說,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選擇一個適宜的優勢產業很不容易。當地政府部門明確,養殖戶飼養的雅江雪牛出生后三個月,達到65公斤,按3000元每頭收購。一個3口之家的農牧戶,養殖5頭犏奶牛,次年出售4頭3月齡(65公斤)的雅江雪牛犢牛,可為家庭創收12000元,加上政策補貼、母犏牛正常擠奶、打酥油等,總收入超過20000元。
“預計今年12月初出欄30頭,全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并計劃購入能繁空懷母犏牛60頭,努力實現雅江雪牛短期育肥和人工繁殖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試點成功后的雅江雪牛被認為是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高原產業,駐村工作隊為幫助群眾完成這一項目,積極向昂仁縣和上級組織部門匯報工作、爭取支持。最終,爭取到中央扶持資金70萬元用于建設該村“雅江雪牛”養殖合作社,并購入雅江雪牛犢牛7月齡牛犢30頭,用于初期合作社短期育肥牛種。
為了讓農牧民群眾更加深入了解了相關政策、掌握養殖技術,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面對面向群眾講解參加配種母牛獎勵到飼料補貼、空懷補貼、產犢補貼、出售補貼等政策,消除群眾疑慮。與此同時,還積極協調聯系市農業研究中心,開展了多次養殖技術授課培訓;組織村兩委到已建設并盈利的“雅江雪牛”養殖合作社進行觀摩學習,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支持和好評。
“5月中旬,駐村工作隊從購買飼草到雅江雪牛入欄,再到辦理好營業執照,盡可能將合作社運行推到正常軌道,以便于群眾更好經營和管理。”劉曉燕介紹,日前,日喀則市農業研究中心飼草專家帶領農牧民種植“青飼玉米”15畝,預計9月份產出“青儲飼料”15噸。人工種草項目也列入縣農業農村局支持計劃。一系列項目的實施為該村“雅江雪牛”項目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