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發展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以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化、常態化、實質化為抓手,公正高效審理好每一起涉企案件,以更加全面、更具實效的措施服務企業發展,努力通過降本增效,將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讓市場主體更具法治獲得感。
一場“接力賽”
法院、仲裁委接棒跑出服務企業“加速度”
“法院高效解封,既緩解了燃眉之急,也為企業持續經營打了一針強心劑!”某地產公司負責人在公司賬戶被解封后,連連道謝。
2022年末,某裝修公司與某地產公司產生糾紛,裝修公司向上海某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并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收到仲裁機構寄來的保全材料后,硚口區法院依法凍結了某地產公司的銀行賬戶。隨后該公司以經營困難為由,向法院提出解封申請。
硚口區法院從“暖企”角度出發,充分調研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履約能力,進一步評估訴前保全措施可能會對公司信譽、企業融資等造成的影響。鑒于雙方當事人對是否解除查封情緒對立嚴重,為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法院主動與某裝修公司溝通聯絡,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某裝修公司隨即向仲裁機構提交了解封申請。為快速解封,經與仲裁機構協商,仲裁機構通過電子郵件方式轉交相關材料,法院24小時不到就完成解封,將司法“及時雨”精準滴灌到企業心坎上。
一道“選擇題”
解決糾紛從“一元”走向“多解”
某建筑公司正在進行企業改制,不料房產卻突然被法院查封……
2018年以來,某建筑公司陸續將部分房屋維修工程交給萬某施工,但均未簽訂書面合同,也未進行工程結算。2021年底,雙方補簽書面合同,但對工程量的計算無法達成一致意見。2022年10月,萬某訴至硚口區法院,要求某建筑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逾期付款利息,同時提出保全申請。
該項目時間跨度長、人員雜且無結算材料,按照傳統鑒定思路確定工程量的話,企業耗時耗力,鑒定意見也未必能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為了避免企業改制陷入僵局,通過進行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法院決定采取實地勘察的方式確定工程量,力爭快審快結。法院多次組織雙方到現場勘察協商,最終確定了工程量及應付款項。某建筑公司向萬某全額支付了工程款15萬,萬某申請撤訴。法院及時解除查封措施,某建筑公司的改制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一條“保障線”
把企業權益變成“真金白銀”
國企、民企平等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法律和制度層面,更要落實到審判實踐各環節。某民營企業與某大型國企在四川省有水電工程合作項目,施工完畢后,雙方就工程款結算產生爭議,該民營企業向該市某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裁決作出后,該民營企業向法院申請執行。
某國有企業提出異議,認為仲裁金額有誤。經過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法院認為本案被執行人為大型國企,在對仲裁裁決有異議的情況下,如果對該企業采取納失、限消甚至扣劃的強制措施,可能對企業聲譽產生較大影響,遂決定只對賬戶進行凍結,暫不進行扣劃,并要求某國有企業依法盡快向異地相關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該企業申請被異地法院駁回后,硚口區法院依法扣劃了該企業應付工程款并迅速發放給申請執行人,讓民營企業勝訴權益及時得到兌現。
同時,經該國有企業申請,仲裁機構組織雙方企業重新對賬后,發現裁決金額的確有誤,遂發出補正裁定書,對工程款數額進行了調減。接到某國有企業提交的補正裁定后,硚口區法院及時立案執行回轉,最終將調減金額足額發還給該國有企業,有效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硚口區法院致力于在立審執全過程嚴格推行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審慎妥善處理涉企糾紛,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件,將“公正與效率”的工作要求融入到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大局,努力通過能動司法,切實降低訴訟成本,助力更多市場主體“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