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雙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4月以來,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的2025年度全國老兵宣講團“紅色基因永傳承,強國復興立新功”主題巡回宣講相繼在天津、吉林等地舉行。其中,內蒙古邊檢總站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銀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徐乃超,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退役軍人唯一代表,全程參與宣講,用真摯的故事、質樸的語言,生動詮釋了北疆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擔當。
徐乃超參加2025年全國老兵宣講團主題巡回宣講(吉林站)活動
“從警18年,我把根扎在了祖國北疆;攜手妻子李文娜,我們把家安在了邊境線上。”宣講中,徐乃超以《扎根北疆獻青春攜妻戍邊勇擔當》為題,將一段“守國亦守家,守家即報國”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
他所駐扎的戍邊警務室,坐落于荒無人煙的戈壁深處,卻承擔著3000余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100余公里邊境線的管理和治安管控重任。這里條件艱苦、環境惡劣,但徐乃超與妻子李文娜從未退縮。兩人以警務室為家,不僅守護著邊境安全,更用溫暖的服務架起警民連心橋——他們牽頭成立黨員E站、便民衛生室、便民圖書室、快遞投放站等8個服務站點,讓偏遠牧區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醫療、購物、學習等服務。“牧民們遇到困難第一個找的是我們,有喜事也總愛和我們分享。”徐乃超說,“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牧民,都是我們的‘家人’。”
此次全國巡回宣講中,徐乃超的講述深深打動了每一站聽眾。在天津、吉林的宣講現場,當講到夫妻二人頂風冒雪守護邊境、為牧民解決“急難愁盼”的細節時,不少觀眾紅了眼眶;當談到“守國即守家”的信念時,臺下掌聲經久不息。“徐警官的故事讓我明白,平凡崗位也能成就不凡。他用18年的堅守告訴我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一位天津市機關干部代表在采訪環節感慨道。
宣講團走進內蒙古黨校
7月16日上午,宣講團走進內蒙古黨校(行政學院),為200余名教職工送上“精神大餐”。面對臺下“教師+聽眾”的雙重身份,徐乃超結合自身經歷,將北疆戍邊的“小故事”與強國復興的“大主題”緊密結合:“我們的每一次巡邏、每一次服務,都是在為祖國北疆穩固筑基;牧民的每一聲‘謝謝’、每一個信任的眼神,都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
徐乃超作主題宣講
“徐乃超的事跡深具時代特質,講述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內蒙古黨校一名教師聽后表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紅色基因’的內涵——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扎根一線的堅守、服務群眾的初心、不計得失的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更激勵我們在各自崗位上為強國復興貢獻力量。”
從戈壁警務室到宣講報告廳,從邊境牧民群眾到黨校教職工,徐乃超的故事跨越山海、直抵人心。正如老兵宣講團相關負責人所言:“老兵宣講團不僅是講述個人經歷,更是傳遞一種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徐乃超這樣的‘青年榜樣’,正是我們奮進新征程最生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