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后一次嘗試了”
今年初春的一個早上
年過七旬的一對何姓老人
抱著跨越半個世紀的家族檔案
走進北京市方圓公證處
這份泛黃的檔案記錄著
何家三代人的悲歡離合
也埋藏著一個繼承困局
當轉繼承遇上代位繼承
這個困擾老人多年的難題
能否在公證處找到答案
隨觀瀾君一起看
三代人的繼承困局
何老先生父母的房產繼承問題,堪稱一部濃縮的家族史。何老先生回憶道:“我父母分別在2006年和2013年去世,留下的房產涉及我們兄妹5人。”然而,其中3個子女的離世時間與父母交錯:老大2020年離世,老四1996年早逝,老五2023年去世。
方圓公證處承辦公證員劉麗君接手這個案子時,也被這份“繼承家譜”的復雜程度震驚:涉及三代人、轉繼承與代位繼承交織。
一張圖破解繼承“迷宮”
從何家父母去世到辦理繼承公證,已過去了19年。面對這一人員復雜、時間跨度大的案例,承辦公證員傾聽老人幾個小時的講述,耐心梳理老人父母的去世時間、子女的繼承順序及代位、轉繼承關系。根據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她精準判定:
轉繼承:老大、老五在父母去世后離世,其應繼承份額轉由各自的配偶及子女繼承;
代位繼承:老四先于父母去世,其子女享有代位繼承權。
通過民政部門檔案館、全國公證管理系統等平臺核查信息,承辦公證員繪制出清晰的繼承關系圖,為老人明確羅列出了辦理繼承所涉及的全部繼承人范圍,并精簡需要準備的材料清單,讓老人順利辦完繼承公證。
公證了卻半生心結
當得知問題可順利解決時,老人眼眶泛紅:“能在有生之年辦妥這件事,不給子女留難題,終于安心了。”
△當事人為公證員送來錦旗。
辦理過程中,公證員專業的法律素養和細致的服務態度讓老人深感溫暖。事后專程送來錦旗,感慨道:“公證員的擔當與付出,讓我們看到了法律的溫度。”
公證案例啟示
在繼承法律體系中,繼承人身份的確認是繼承程序得以合法有序開展的核心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圍繞繼承人身份認定,構建了嚴謹的法律框架,這不僅關乎當事人財產權益的分配,更維系著社會秩序與公序良俗的穩定。
從法律層面來看,明確繼承人身份是保障繼承活動合法合規的前提。繼承人身份的準確確認也是維護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現實中,因繼承人身份模糊導致的財產爭奪屢見不鮮,甚至引發家庭矛盾激化。
綜上所述,基于法律規定確認繼承人身份,既是實現繼承權公平分配的必要途徑,也是維護家庭和睦、社會穩定與交易安全的重要屏障。嚴格遵循法律程序界定繼承人范圍與順序,方能讓繼承制度在保障私權、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應有作用。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
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條 繼承開始后,繼承人于遺產分割前死亡,并沒有放棄繼承的,該繼承人應當繼承的遺產轉給其繼承人,但是遺囑另有安排的除外。